过了几日,营外的荒田里热闹起来,士兵们扛着锄头翻地,百姓们也推着小车送来种子,明教派来的教众还帮着丈量土地、分配农具。
一名教众走到朱元璋身边,笑着说:“头领,您这法子真管用!周边三个村子的百姓都来了,说跟着您种粮,比给官府交税强多了。”
朱元璋望着田里的景象,心里踏实不少:“这还得谢谢李先生的主意。对了,明教送来的五百把刀,先别全发给士兵,留一百把给屯田的百姓,让他们能防着野兽,也能安心种地。”
教众连忙应下:“属下这就去安排!”
这时,副将跑过来禀报:“头领,定远的张家堡有股义军,大概一千多人,听说咱们这里军纪好、有粮草,想来投奔咱们!”
朱元璋眼睛一亮,看向李善长:“先生,您看这事?”
“得收!” 李善长毫不犹豫,“但不能直接收,得让他们先遵守咱们的军纪,把抢来的东西还给百姓,愿意的再编入队伍,不愿意的就给些粮草让他们走。”
朱元璋点头:“就按先生说的办!告诉那股义军的头领,想来投奔可以,但得守咱们的规矩,要是还想像以前那样胡来,咱们可不欢迎!”
副将领命而去,朱元璋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的营寨和近处的农田,对李善长说:“先生,您说的‘根基’,我好像有点懂了。不是有多少人、多少兵器,是百姓愿意信你,士兵愿意跟你,这样才能一步步走下去。”
李善长笑着点头:“头领能明白这点,比什么都强。只要咱们守住濠州,把屯田、治军的法子坚持下去,日后定能有更大的作为!”
嵩山的暮色刚漫过半山腰,三匹快马踏着尘土停在少林山脚下的青石路上。
张无忌翻身下马,抬手扯住绑着成昆的绳索,将他从马背上拽了下来。
成昆踉跄着站稳,身上洗干净的僧袍沾了一路尘土,花白的头发散乱在额前,却仍梗着脖子,眼底满是怨毒。
韦一笑也下了马,拍了拍身上的灰,目光扫过不远处的少林山门,笑着对张无忌说:“苏王,这少林的山门看着倒气派,就是不知道里面的和尚,有没有胆子出来认这个‘师叔’。”
成昆听到 “师叔” 二字,喉咙里发出含糊的咒骂:“张无忌,你敢带我来少林,就是与整个少林为敌!方丈不会放过你的!”
张无忌蹲下身,一把揪住成昆的衣领,语气冰冷:“不放过我?当年你顶着少林圆真的法号,害我义父、杀阳教主的时候,怎么没想过少林会不会放过你?”
“今日我带你来,就是要让少林方丈、让全寺僧人看看,他们包庇的‘好师叔’,是个满手鲜血的恶贼!”
话音刚落,山道上就传来脚步声,两名穿着灰色僧袍的巡山弟子握着禅杖走来,看到被绑的成昆,又打量着张无忌和韦一笑,立刻警惕起来。
“你们是什么人?为何绑着我少林僧人?” 为首的弟子厉声喝问,禅杖横在身前。
韦一笑上前一步,把玩着手里的飞镖,语气带着戏谑:“你们眼睛没问题吧?没看出来这老东西是被我们押来的?去告诉你们方丈,明教张无忌、韦一笑,带‘圆真大师’来少林算账,让他出来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