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251章 朝盟相得共安邦

第251章 朝盟相得共安邦(2 / 2)

“准了!”兵部尚书拍板,“我再奏请陛下,给你们批块地!”

消息传开,各门派的积极性越发高涨。峨眉派的绣娘们带着江南织造局的工匠改良军旗,用蜀锦织出的“镇西军”大旗,风吹日晒三年不褪色;丐帮的“四海镖局”与驿站合作,镖单上盖着双方的印信,从长安到西域,再无人敢轻易劫镖;连向来避世的昆仑派,都派了三位精通星象的长老,住进钦天监的观星台,合力修订《西域商路星图》,图上不仅标着星宿方位,还注明了哪里有水源,哪里有流沙。

秋末的西市,“江湖联盟总号”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铺面分前后两进,前堂货架上摆着各门派的特产:少林的禅茶用竹筒装着,标签上写着“每斤百文, 这个 (收益)三成捐给少林寺学堂”;武当的艾草膏旁贴着官府监制的“平价签”,比市价低两成;黑风寨的铁器摆在最显眼处,马掌、镰刀、铁锅,件件都打着联盟的火漆。

后堂设着“事务处”,户部派来的文书老周正与联盟账房核对商队的关税记录。老周翻着账本,忽然指着一笔支出笑了:“你们倒是实诚,给灾民买药多花了五两银子,都记在‘额外支出’里。”账房先生笑道:“李盟主说,昧心钱不能赚,亏心账不能记。”

正说着,波斯商人哈桑带着驼队来交易。他看着墙上挂着的“朝廷特许经营”铜牌,又看了看老周与账房核对账目的样子,不禁咋舌:“在波斯,商人与武士从不同席,没想到大唐的江湖人与官府能如此和睦。”他指着驼队上的香料,“这批安息香,我愿意按市价再降一成,只盼能加入你们的商队,从长安一直卖到洛阳!”

李瑁正在核对与西域的贸易订单,闻言笑道:“哈桑先生放心,我们的商队有官府的路引,沿途驿站还能补给。”他指着订单上的条目,“这批药材除了给长安药铺,还要分三成送往前线,由边军驿站代收,运费由朝廷与联盟各出一半。”

哈桑竖起大拇指:“这样的合作,才能让商路走得更远。”他忽然压低声音,“我听说,前几日你们帮朝廷截获了突厥的密信?”李瑁点头:“是丐帮弟子在客栈的夹层里发现的,密信上说他们想趁冬雪封路时袭扰边关。”

“了不起!”哈桑比划着,“在我们那里,这样的事只会让国王猜忌武士,而你们的皇帝却奖赏你们。”李瑁望着窗外熙攘的人群:“因为陛下知道,江湖与朝堂,本就该像这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一块挨着一块,才能铺就坦途。”

暮色降临时,沈青玄送来新拟的《江湖事务司章程》。章程里写着:“每月初一,联盟与官府各派三人会审江湖案件;每季末,共同清查商路安全;每年冬至,联合举办武艺切磋,选拔优秀弟子入军效力。”李瑁在“入军效力”旁添了句:“入伍者保留联盟籍,退役后优先安排商号职位。”

“这样一来,弟子们更有奔头了。”沈青玄笑道,“今早还有二十多个年轻弟子来报名,说想考武举呢。”李瑁拿起笔,在章程末尾签下名字,忽然听见外面传来喧哗。走到门口一看,竟是淮南灾区的几个百姓,捧着块“恩同再造”的牌匾,跪在总舵门前。

为首的老汉见了李瑁,颤巍巍地磕头:“李盟主,俺们是来谢恩的!要不是你们送来的种子和农具,俺们今年冬天就得饿死!”李瑁连忙扶起他,让弟子把牌匾挂在正厅,又让人备了些干粮让他们带上。

老汉走时,指着总舵院里的那棵老槐树:“这树长得旺,就像你们联盟,往后啊,一定能庇佑更多人!”李瑁望着槐树浓密的枝叶,想起皇帝在朝会上说的话:“江湖非洪水猛兽,导之则为江河,能灌溉良田;堵之则为淤塞,恐溃堤成灾。”

夜色渐深,总舵的灯一盏盏亮起。李瑁坐在案前,铺开一张新的《江湖商路图》。图上用红线标出朝廷的驿站,蓝线标出联盟的货栈,交汇处都画着个小小的“合”字。他拿起笔,在西域的疏勒城旁画了个圈——那里,联盟的第一家医馆兼货栈明日就要开张了。

窗外的月光洒在图上,红线与蓝线交织成网,仿佛一张巨大的脉络,将江湖的活力与朝堂的稳固紧紧连在一起。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沉稳悠长,像是在为这新生的合作,敲打着和谐的节拍。李瑁放下笔,指尖轻轻拂过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忽然明白,所谓江湖与朝堂,从来不是对立的两岸,而是同一条河的两岸,唯有相互映照,才能让这条河奔腾不息,滋养出一片繁荣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