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海的海面上,大唐与新罗的联合舰队正巡逻护航。新罗的快船灵活敏捷,负责侦查海盗动向;大唐的楼船配备了改良的“拍杆”(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撞击敌船的武器),专门对付大型海盗船。数月之内,曾猖獗一时的东海海盗便被肃清,往来于中日韩三国的商船再也无需担心劫掠,货运量比往年翻了一倍。
“以前我们的商船不敢走夜路,现在有联合舰队护航,连夜里都能航行。”新罗商人金万利站在船头,看着远处大唐楼船的灯火,对伙计说,“这都是盟约的好处啊,等这批丝绸卖到日本,咱们就能赚回三船的铜料,够百工苑造多少投石机了!”
文化交流的暖流也在盟约的滋养下悄然涌动。在长安的译经院里,大唐学者与天竺僧侣合作翻译《大唐医术》与《天竺草药志》,将“麻沸散”的配方与天竺的“蛇毒解毒剂”相结合,研制出更有效的外伤药;在洛阳的百工苑,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正跟着邢师傅学习螺钿技艺,他带来的日本漆器技法与大唐的螺钿工艺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和唐镶嵌”技法,深受贵族喜爱。
“殿下说,文化就像江河,多流汇聚才能成大海。”译经院主事拿着刚译好的《金刚经》波斯文版,对李瑁汇报,“现在波斯的摩尼教僧侣也来学汉文,说要把他们的经典也翻译成汉文,与我们交流。”
李瑁看着案上堆叠的各国文书,有回纥送来的军情简报,有新罗呈上的留学生名册,还有波斯汇报的商路治安情况,点头道:“盟约不是一纸空文,要靠彼此的守信与互助才能长久。派去各国的工匠与学者,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学习当地的长处——回纥的马术、波斯的琉璃烧制、天竺的数学,都值得我们借鉴。”
为了保障盟约的执行,李瑁还设立了“盟会司”,由鸿胪寺与兵部共同管辖,专门负责与盟国的联络、情报互通与合作事宜。盟会司的官员们精通各国语言与风俗,每月都会整理一份“盟约执行简报”,详细记录各国履行盟约的情况:回纥是否按时传递军情,波斯的关税减免是否落实,新罗的留学生是否按时抵达……若有违约之处,便派使者前去交涉,以理服人,而非动辄用兵。
一次,波斯因遭遇旱灾,未能按时向大唐提供香料,盟会司官员并未追责,反而奏请李瑁调拨一批粮食援助波斯。波斯王收到粮食后,感动不已,不仅在旱灾过后加倍送来香料,还主动提出将商路关税再降一成,以表谢意。“大唐不仅守信,更懂体谅,这样的盟国,值得我们世代交好。”波斯王在给李瑁的国书中写道。
随着联盟网络的不断扩展,大唐的国际地位愈发稳固。以往在西域称雄的大食,见大唐与波斯、回纥结盟,也主动遣使来唐,请求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南诏国听闻大唐与新罗的“学问之盟”后,也派使者入唐,希望加入盟约,学习大唐的农桑技术。
这年冬至,李瑁收到了来自各国的盟会贺礼:回纥送来的千里良马,波斯进贡的巨大夜明珠,新罗献上的精美织锦,天竺呈送的珍贵药材……但最令他欣慰的,是鸿胪寺呈上的《丝路通商图》,图上用红线标注的商路比去年增加了五条,沿途的驿站、商栈、护卫队驻地密密麻麻,如繁星般点缀在欧亚大陆上。
“殿下,这才是真正的强盛啊。”玄宗看着通商图,对李瑁感叹道,“汉武帝时虽也通西域,却多靠武力征伐,耗费钱粮无数;如今你以盟约联结万国,兵不血刃便让商路畅通、边境安宁,这才是治国的大智慧。”
李瑁躬身道:“陛下过誉。盟约的根基在于‘互利’,大唐守护各国的安全与利益,各国也自然愿意与大唐交好。就像西域的胡商与中原的农夫,互通有无才能皆得其所。”
夜色渐深,麟德殿的灯火依旧明亮,案上的盟约文书散发着墨香,窗外传来西市的喧嚣——那是波斯商队在卸货,新罗留学生在买书,回纥使者在与大唐官员商议军情。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跨越国界的和平之歌,诉说着一个王朝以盟约安天下的胸襟,与以智慧赢尊重的担当。
李瑁知道,外交联盟的道路上仍会有摩擦与挑战,但只要坚守“互利、守信、包容”的原则,这张横跨四海的盟约之网便会愈发坚固。它将与大唐的甲兵之利、文脉之盛相互支撑,共同托举起一个更辽阔、更安宁的盛世,让“大唐”二字,成为各国心中和平与繁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