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七公咂了口酒:“殿下尽管吩咐,老叫花子的人早已在洛阳城外探好路了。”
武当派的清风道长放下拂尘,语气温和却坚定:“我派弟子擅长布防,可助唐军勘察洛阳城的防御薄弱点。”
李瑁点头:“安庆绪在洛阳城外挖了三道壕沟,还布了不少陷阱,正需道长这样的行家指点。另外,听说安庆绪抓了不少洛阳名士,逼他们为伪朝效力,丐帮弟兄若能设法营救,便是大功一件。”
“这事儿包在老叫花子身上!”洪七公拍着胸脯应下。
酒过三巡,柳轻烟忽然起身,长剑在手中转了个漂亮的剑花,剑尖挑起一枚铜钱:“殿下,民女有个不情之请。”她将铜钱掷向空中,剑光一闪,铜钱被劈成两半,“江湖人散漫惯了,不懂朝廷规矩,若日后有弟子行事鲁莽,还望殿下能念在今日之功,从轻发落。”
李瑁看向众人,见各门各派的首领都露出关切之色,便笑道:“只要不违国法、不伤百姓,些许小节何足挂齿?本王倒是希望,日后江湖与朝廷能定下约法三章:一者共抗外侮,二者安抚百姓,三者互不相犯。诸位以为如何?”
“殿下英明!”众人齐声应和,纷纷举杯相庆。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在每个人带笑的脸上,仿佛连空气中的血腥气都淡了几分。
几日后,潼关四门的布告栏前挤满了人。识字的先生被围在中间,高声念着江湖义士的事迹:“……昆仑派弟子夜闯叛军大营,救出被掳女子三十七人,途中斩杀逆贼二十余……”“……点苍派弩箭营,于禁谷射杀叛军百人,无一失手……”
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喝彩。一个挑着货担的老汉抹着眼泪:“我那被抓去当民夫的儿子,就是被这些侠客救出来的啊!”旁边的妇人也附和:“可不是嘛,昨夜给我们送药的姑娘,就是布告上写的柳轻烟呢!”
消息随着唐军的快马传遍天下。江南的书生们写诗赞美“侠骨丹心”,塞北的牧民听说江湖人帮唐军打仗,都觉得新奇又敬佩。连长安城里的孩童,都开始模仿华山派的剑法,嘴里喊着“杀逆贼,护大唐”。
李瑁站在潼关城头,看着信使快马加鞭奔向洛阳方向,心中明白,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在于收复了一座雄关,更在于打破了朝廷与江湖之间的隔阂。当百姓们不再视江湖人为草莽,当江湖人愿为家国而战,这股潜藏在民间的力量,终将成为大唐复兴的根基。
“殿下,”张彪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封密信,“洛阳传来消息,安庆绪听说潼关失守,已下令焚烧洛阳粮仓,准备逃往范阳!”
李瑁接过密信,指尖在“焚烧粮仓”四个字上收紧。他望向洛阳的方向,眼中闪过冷光:“传命下去,三日后兵发洛阳!告诉弟兄们,江湖的朋友会与我们同行,这一战,不仅要收复故都,更要让天下人看看,大唐的军民同心,无人能挡!”
城楼下,玄甲士们正在检修兵器,江湖弟子们帮着百姓修补房屋,炊烟在街巷间袅袅升起。阳光洒在潼关的城砖上,将那些弹痕与血迹照得清晰,却也映出了重生的希望。李瑁知道,前路依旧漫长,但只要这侠义之心能传遍天下,大唐的复兴,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临行前夜,洪七公带着几个丐帮长老来找李瑁,递上一张泛黄的地图:“这是老叫花子年轻时走南闯北画的,洛阳城里的每条暗巷、每处地窖都标得清楚,或许能帮上忙。”
李瑁展开地图,上面密密麻麻的标注里,还夹杂着几处用朱砂圈出的记号。“这是?”
“洛阳城里最有名的几家药铺和粮店,”洪七公嘿嘿一笑,“都是些心向大唐的老字号,到时候弟兄们缺什么,报老叫花子的名号就行。”
李瑁握紧地图,只觉得这张薄薄的纸比千斤铠甲还要沉重。他忽然明白,所谓江湖,从来都不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而是藏在市井之间的热血与担当。当这些散落的星火汇聚成燎原之势,便能照亮最黑暗的夜晚。
“出发!”随着李瑁一声令下,唐军主力与江湖义士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开出潼关。玄甲士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江湖人的兵刃在风中轻鸣,百姓们夹道相送,将自家做的干粮塞进士兵手中。
队伍最前方,李瑁勒住马缰回望潼关。这座饱经战火的雄关,此刻已换上新的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他知道,从这里开始,江湖与朝廷的故事,将翻开新的一页,而这一页的名字,叫做——天下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