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152章 长安布防 众志成城

第152章 长安布防 众志成城(2 / 2)

最厚的一卷是“城破应急”,图纸上用红笔标出了从外郭城到皇城的七条逃生通道。“若外城失守,立刻放弃外郭,收缩至皇城。打开朱雀大街下的秘道,让百姓从秘道撤入皇城避难,玄甲士则死守皇城四门,等待河北援军。”李瑁的声音格外沉重,“这是最坏的打算,但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官员们传阅着图纸,额头渗出细汗。这些预案细致到连如何安抚难民、如何分配粮食都有明确规定,可见李瑁早已将所有可能发生的危机推演了无数遍。

接下来的三日,长安城仿佛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工匠们在城门安装铁板机关,民壮们扛着拒马堵在街口,玄甲士的马蹄声昼夜不息,连坊市的孩童都知道了要“见了陌生人就报官”。李瑁每日只睡两个时辰,清晨巡查城门,午时抽查坊市防务,夜里则在政事堂核对名册,确保叛党一个不漏。

在通化门,他撞见张彪正亲自搜查一辆运粮车。车夫神色慌张,张彪掀开麻袋,里面果然藏着十几个黑衣人,每人腰间都别着天枢阁的星图令牌。“殿下,这伙人想混进城烧粮仓!”张彪将俘虏押过来,为首者竟是崔浩的侄子崔成。

李瑁看着崔成惊恐的脸,冷冷道:“你叔父已在府中自尽,天枢阁的根基已断,负隅顽抗只是徒劳。”他让人将崔成带去大牢,却特意嘱咐,“留他一命,此人知道天枢阁在长安的火药库位置。”

在西市的堡垒,李瑁看到民壮们正在操练。一个瘸腿的老兵拄着长矛,教年轻人如何格挡,那老兵的左腿是在范阳之战中被叛军砍断的。“殿下,”老兵咧嘴一笑,“小老儿虽不能再上战场,守家还是能行的!我儿子在玄甲营,他守河北,我守长安,父子俩都为大唐出力!”

周围的民壮纷纷喊道:“对!我们都为大唐出力!”

李瑁心中一热。他忽然明白,长安城最坚固的防线从来不是铁板与拒马,而是百姓心中的那股劲。只要这股劲不散,再精密的阴谋也无法得逞。

第三日傍晚,周明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份供词:“殿下,崔成交代了!天枢阁在长安有三处火药库,分别藏在西市的废弃酒坊、城北的袄教寺庙和……东宫的假山!”

李瑁心头一紧,立刻带人赶往东宫。杨玉环正在慈幼局教孤儿们读书,见他带着玄甲士进来,并不惊慌:“我猜你会来。假山后的地窖确实有异常,前几日孩子们捉迷藏时发现的,我已让人守住入口,没敢惊动。”

玄甲士凿开假山,果然发现了一个地窖,里面堆满了火药桶,引线直通东宫墙外的排水沟。“好险!”张彪擦了擦冷汗,“这药量足以炸塌半个东宫!”

李瑁握紧杨玉环的手,她的指尖冰凉,却带着镇定的力量。“你早知道?”

“崔浩的女儿曾在慈幼局做过义工,她无意中说漏嘴,说‘父亲在东宫藏了好东西’。”杨玉环轻声道,“我没声张,只悄悄让人盯着,等你来处置。”

李瑁望着她清澈的眼眸,忽然觉得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有她在,长安便永远有一处温暖的港湾,让他在刀光剑影中得以喘息。

入夜后,李瑁站在皇城的角楼上,俯瞰着这座灯火通明的城池。各坊市的巡逻队举着灯笼走过,金吾卫的骑兵在朱雀大街上来回穿梭,远处的堡垒上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一切都井然有序。

周明递上一份捷报:“郭将军已攻破碣石山的天枢阁总坛,抓获了他们的首领徐文良,从他口中审出了所有潜伏者的名单,长安的漏网之鱼不过十数人。”

李瑁接过捷报,月光照在纸上,那些名字已不再让他心惊。他知道,朝堂的筹备只是开始,清除内患、重建秩序的路还很长,但只要长安城的灯火不灭,只要百姓心中的信念不倒,大唐便永远不会倒下。

角楼的风掀起他的袍角,带着远处传来的更声。李瑁握紧腰间的尚方宝剑,剑身映着万家灯火,那光芒比任何星辰都要璀璨——那是他要用一生去守护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