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148章 紫宸恩旨 权柄新添

第148章 紫宸恩旨 权柄新添(2 / 2)

李瑁自然明白。自他晋封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后,长安便不断有流言传来,说他“拥兵自重,意图河北”。裴冕等御史更是连上三封奏折,质疑他“重用降将史思明,恐养虎为患”,只是都被玄宗压了下来。

“流言止于智者。”李瑁笑道,“史思明这些日子在范阳清查田亩,处置了三个贪墨的小吏,其中两个还是他的同乡,可见其真心归顺。至于裴御史,他有他的立场,本王只需做好分内事便是。”

出发前往洛阳前夜,李瑁收到了杨玉环的信,这次附了一幅她亲手画的《河北春耕图》。画上,农人在田埂上插秧,孩童在溪边嬉闹,远处的城郭炊烟袅袅,一派太平景象。画的角落题着一行小字:“愿君早日勘定河北,共赏长安牡丹。”

李瑁摩挲着画卷,心中暖意涌动。他提笔回信,详述河北的重建进展,末了写道:“待秋收之后,必归长安,与你共赴曲江之约。”

抵达洛阳时,留守的官员早已在城外迎接。洛阳虽未遭战火,却因靠近叛军地界,百姓多有惶恐。李瑁入城后,第一件事便是下令打开官仓,发放粮食赈济贫民,又让江湖弟子协助衙役清查户籍,很快便稳定了人心。

在洛阳秘库的旧址(传说中隋炀帝藏珍宝之处),李瑁找到了天枢阁活动的痕迹。秘库入口处的石壁上,刻着与连弩机括相同的星图标记,旁边还有几行模糊的隶书:“天玑指处,万物归仓;紫微动摇,取而代之。”

“‘紫微动摇’……他们竟想颠覆皇权。”李瑁盯着字迹,心中凛然。他让人拓下星图,又对柳轻烟道:“查遍洛阳所有袄教寺庙,天枢阁与袄教有关,定有线索。”

三日后,柳轻烟回报:洛阳最大的袄教寺庙“火祆祠”中,住持僧人的房间里藏着一批特殊的钢材,与叛军使用的连弩部件材质相同。更可疑的是,主持半年前突然“圆寂”,接任的是一个来自西域的僧人,法号“明远”,左手只有四根手指——与柳轻烟描述的那个“姓徐的跛足谋士”特征吻合!

“看来,鱼已经入网了。”李瑁眼中闪过精光,“不必打草惊蛇,派人盯着火祆祠,看他与哪些人联络。”

就在此时,长安的圣旨再次送到,这次竟附带了玄宗的手谕:“河北诸事,卿可自决。洛阳秘库若有发现,不必上缴,由卿处置,以为军饷。”手谕的末尾,还有一行小字:“玉环为你缝制的寒衣,已托商队送往洛阳,查收。”

李瑁捧着手谕,心中百感交集。父皇不仅赋予他处置秘库的权力(等于默许他用秘库财物充作军饷,无需上报户部),更以私人名义提及杨玉环的寒衣,既是关怀,也是信任。

“殿下,这是商队刚送到的箱子。”周明捧着一个樟木箱进来,打开后,里面是厚实的锦袍,还有几件贴身的夹袄,针脚细密,显然是杨玉环亲手缝制。箱底还有一个小匣子,装着一盒杏仁酥——那是李瑁最爱吃的点心。

“娘娘说,洛阳比长安冷,让您早晚添衣。”周明递过一张字条,上面是杨玉环清秀的字迹:“闻洛阳有袄教寺庙,其徒善幻术,君查案时,务必小心。”

李瑁将字条贴身收好,心中暖流涌动。他没想到杨玉环竟也留意到了袄教的事,想来是在长安查阅了相关卷宗。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此时,柳轻烟匆匆进来,脸上带着兴奋:“殿下,明远和尚与人密会,对方竟是吐蕃的使者!他们提到了‘星轨图’,说明日在邙山交易!”

“来得正好。”李瑁站起身,披上杨玉环缝制的锦袍,腰间悬挂着尚方宝剑,“传我令,玄甲士随我去邙山,这次要看看,天枢阁到底藏着什么鬼把戏!”

锦袍抵御着洛阳的寒风,尚方宝剑在腰间泛着冷光。李瑁知道,父皇的嘉奖与信任,是他手中最锋利的武器;杨玉环的牵挂与支持,是他心中最温暖的铠甲。有此二者,纵使前路有再多风雨,他亦能坦然前行。

邙山的夜色渐浓,玄甲士的马蹄声悄然隐入山林。李瑁勒马站在山岗上,望着远处隐约的火光,那里是明远和尚与吐蕃使者交易的地点。他握紧腰间的剑柄,月光洒在锦袍上,勾勒出坚定的轮廓——属于他的战场,从未结束,只是从平叛的硝烟,转向了更深的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