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147章 釜底抽薪 乱贼自溃

第147章 釜底抽薪 乱贼自溃(2 / 2)

“安禄山跑了?”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城。亲卫营的士兵们面面相觑,手中的兵器越握越松。东门的渔阳兵率先放下武器,打开城门迎接唐军。安思顺在北门听闻安禄山弃城而逃,又得知唐军善待降兵,也带着平卢军开城投降。

只有安庆余还在负隅顽抗,他带着残部退守城主府,却在府中发现了安禄山来不及带走的龙袍碎片。“老贼果然跑了!”亲卫营士兵彻底崩溃,纷纷扔下兵器,有的跪地痛哭,有的则冲上去将安庆余捆了起来。

李瑁走进满目疮痍的范阳城时,阳光正透过烟尘照在街道上。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女孩抱着半个窝头,怯生生地看着他,那是昨晚丐帮弟子从火里抢出来的粮食。李瑁蹲下身,从行囊里拿出一块麦饼递给她,小女孩犹豫了一下,接过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殿下,”郭子仪走上前,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欣慰,“范阳、平卢皆已收复,只剩渔阳城外的狼山还有一股叛军。”

李瑁望着狼山的方向,那里还有史朝义带着五千死士躲在深处。史朝义是史思明的侄子,性情刚烈,因不满叔叔投降唐军,带着死士躲进了狼山。“史朝义虽是匹夫,却极得死士拥戴。”郭子仪忧心道,“狼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若硬拼,我军恐伤亡不小。”

李瑁却有了主意。他让人将史思明请到狼山脚下,隔着山谷喊话:“朝义贤侄,安禄山已被擒,范阳、平卢皆归大唐。你若投降,我保你性命,还让你叔侄团聚。”

史思明站在谷口,望着山上飘扬的黑旗,声泪俱下:“朝义!叔叔知道你恨我投降,可安禄山是什么人?他把我们史家当棋子!如今大唐仁德,不降只有死路一条啊!你看山下,唐军的粥棚都搭好了,降兵们正喝粥呢,你难道要让弟兄们跟着你饿死在山里?”

山上的死士们闻言,纷纷交头接耳。他们被困在山里多日,粮草即将告罄,听闻山下有粥喝,不少人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几个混进死士营的丐帮弟子趁机大喊:“听说安禄山藏在漠北的金银都被唐军截了,咱们跟着史将军死守,最后只能饿死!”

“杀了史朝义!投降唐军!”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死士们纷纷调转兵器,冲向史朝义。史朝义虽勇,却架不住群起而攻之,很快便被乱刀砍死。残余的死士打开山寨大门,向唐军投降。

清点战场时,士兵们发现叛军自相残杀的人数,竟比与唐军交战死亡的还多。李瑁站在狼山主峰,看着山谷中密密麻麻的叛军尸体,心中并无快意,只有沉甸甸的感慨。战争带来的从来不是胜利的荣光,而是无尽的疮痍。

“殿下,这是从史朝义帐中找到的。”柳轻烟递来一封密信,上面是天枢阁写给史朝义的承诺:“若能守住狼山三月,阁中便助你称帝河北。”

李瑁将密信捏在手中,信纸在风中微微颤动。他望向远方,那里是大唐的万里河山,虽历经战火,却依旧在晨光中焕发着生机。天枢阁仍在暗中作祟,但他知道,只要守住百姓的期盼,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安宁,任何暗流都终将被驱散。

返回范阳的路上,唐军士兵押解着俘虏,百姓们夹道欢迎,有的端来热茶,有的献上刚收获的粮食。一个白发老者握着李瑁的手,老泪纵横:“殿下救了我们啊!安禄山在时,我们连糠都吃不上,如今终于能喘口气了。”

李瑁扶起老者,温声道:“老人家放心,朝廷会发放粮种、修缮房屋,让大家早日过上好日子。”

系统的提示音适时响起:【叛军内乱事件结束,平叛战争基本结束。获得‘民心所向’称号,解锁‘地方治理’权限。】

夕阳西下,将范阳城的城墙染成金色。李瑁与郭子仪并肩站在城楼上,望着归田的百姓和巡逻的士兵,心中一片安宁。这场历时近两年的平叛之战,终于以最小的代价画上了句号。

“郭将军,”李瑁转身道,“接下来,该着手重建了。”

郭子仪点头:“老夫已让人统计流民数量,明日便开始分发粮种。只是……”他看向远方,“天枢阁一日不除,河北便一日不得安宁。”

“他们跑不了。”李瑁望着天边的晚霞,语气坚定,“搅动风云者,终将被风云吞噬。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事,等着他们露出马脚便是。”

城楼下传来孩童的嬉笑声,那是久乱之后,最动听的声音。李瑁知道,无论前路还有多少暗流,只要守住这份安宁,守住百姓的期盼,大唐的复兴,便指日可待。晚风拂过城楼,带着泥土与麦香,那是和平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