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魏州城外的唐军大营。李瑁站在高台上,望着城内紧闭的城门,城头的叛军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探马回报,城内的豪强已将家眷和亲兵送入内城,显然打算顽抗到底。
“百姓都被裹胁了吗?”李瑁问道。
“回殿下,城中百姓多闭门不出,只有少数被强征的壮丁在城头守城。”探马答道,“魏氏宗祠被叛军占据,他们扬言若唐军攻城,便放火烧了宗祠。”
李瑁心中了然。魏氏是当地望族,宗祠供奉着自北魏以来的先祖牌位,是百姓心中的圣地。叛军此举,正是为了让唐军投鼠忌器。
“看来得用巧劲。”李瑁对身边的青松道长道,“道长可有办法潜入宗祠?”
青松道长抚须一笑:“贫道带来的弟子中,有三人擅长‘缩骨功’,可从宗祠后院的狗洞钻进去。只是进去后如何控制局面?”
“只需在三更时分点燃三支信号箭,不必硬拼。”李瑁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会让人在城外散布消息,说‘先祖显灵,警示叛逆’,叛军必定人心惶惶。”
当夜三更,魏州城内突然亮起三簇红光,直冲云霄。紧接着,唐军在城外擂鼓呐喊,声嘶力竭地喊着:“宗祠起火了!先祖发怒了!”
城内的叛军本就心虚,听闻喊声顿时大乱。那些被强征守城的壮丁纷纷扔下兵器,跪地磕头。豪强们见势不妙,有的打开后门逃跑,有的则捆了叛军首领开城投降。天快亮时,魏州城门缓缓打开,唐军几乎兵不血刃便收复了城池。
消息传到沧州,洪七公依样画葫芦。他让丐帮弟子驾驶数十艘渔船,伪装成商船,趁夜潜入渤海湾,一把火烧了叛军的粮船。失去补给的海盗们无心恋战,第二天便乘船逃向深海,沧州不战而克。
最艰苦的战斗发生在雁门关。安庆和果然死守西门瓮城,郭子仪久攻不下,伤亡不小。关键时刻,史思明带着玄甲锐士从一线天赶回,他熟知瓮城的结构,建议郭子仪“围三缺一”——猛攻其他三门,唯独放开北门,给叛军留一条“生路”。
叛军果然中计,在安庆和的带领下从北门突围,却一头扎进唐军的伏击圈。安庆和被郭子仪斩于马下,雁门关终被收复。
肃清死士的行动也在同步进行。华山弟子配合地方官,在范阳城内挨家挨户排查,但凡发现有黑狼铜牌者,立刻拿下;点苍派的弩手则在平卢的集市上设伏,射杀了试图暗杀史思明的死士头目;丐帮弟子更是发挥所长,在河东的贫民窟里挖出了隐藏最深的死士窝点。
一个月期满之日,李瑁正在魏州城内安抚百姓,系统的提示音终于响起,带着一丝难得的轻快:
【任务完成度100%!】
【安禄山核心势力已肃清,三座城池全部收复,七处粮仓尽数查获。】
【解锁‘战后重建’模块,包含‘农桑恢复’‘流民安置’‘商路重开’三个子项。】
【‘民心凝聚’buff已激活,当前区域:范阳、平卢、河东、魏州、沧州、雁门关。】
李瑁长舒一口气,抬头望向魏州城的天空。秋高气爽,白云悠悠,城内已响起孩童的嬉笑声。他知道,平叛之战已近尾声,接下来的任务,是让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传我令,”李瑁对周明道,“将查获的粮草分发给各地灾民,农具作坊尽快开工,让百姓能赶在霜降前种上冬麦。”
“是!”周明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此时,史思明匆匆赶来,脸上带着兴奋:“殿下,一线天的粮仓找到了!里面的粮食足够供应十万大军一年,还有不少崭新的铠甲兵器!”
李瑁点头:“很好,粮食入库,兵器分发给地方守军。你做得不错,本王会向陛下为你请功。”
史思明躬身行礼,眼中是掩饰不住的感激。他知道,自己终于真正获得了新生。
夕阳西下,李瑁站在魏氏宗祠前,看着百姓们正在修缮被叛军损坏的牌位。一位白发老者捧着香烛上前,对着李瑁深深一揖:“多谢殿下保全宗祠,保全魏州百姓。”
李瑁连忙扶起他:“老人家言重了,保境安民,本就是朝廷的本分。”
老者颤巍巍地说:“自安禄山作乱,我们苦不堪言,如今总算盼到太平了。殿下放心,往后魏州百姓定会安分守己,为大唐纳粮服役,绝无二心。”
李瑁望着围拢过来的百姓,他们的脸上虽有沧桑,眼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的期盼。他知道,系统的任务或许有期限,但治理天下、安抚民心,却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
“走吧,”李瑁对亲卫道,“回营准备,明日启程回长安。”
归途的车轮依旧咯吱作响,但这一次,李瑁的心中少了焦灼,多了一份踏实。他知道,无论系统未来还会发布什么任务,只要守住“民心”二字,便无所畏惧。
长安的方向,暮色四合,却有一盏灯始终亮着——那是东宫的方向,是杨玉环在等他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