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112章 李瑁以智凝宫廷力平叛

第112章 李瑁以智凝宫廷力平叛(2 / 2)

李瑁在朝堂上向众人展示了这些资料,沉痛地说道:“诸位大人,看看这些,安禄山及其余党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这样的人,岂会真心与我们谈判?若与他们妥协,无异于养虎为患。我们必须为大唐的未来、为百姓的安宁负责,彻底平定叛乱。”

这些资料的展示,让许多原本支持谈判的大臣大为震惊。一些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对继续平叛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仍有部分顽固势力坚持己见,他们在宫廷中四处活动,试图拉拢更多人支持谈判。李瑁意识到,必须采取更果断的措施,打破这一僵局。

他一方面继续在朝堂上与反对者据理力争,列举历史上因姑息叛乱势力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强调彻底平叛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借助杨贵妃的影响力,让杨贵妃在后宫中对一些皇室宗亲进行劝说。

杨贵妃深知李瑁的抱负和大唐的局势,她巧妙地利用与皇室宗亲内眷的关系,向她们阐述平叛的意义。“娘娘,如今大唐局势危急,安禄山之乱若不彻底平定,恐怕会危及皇室安危。殿下如此努力,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为了我们大家。”杨贵妃对一位皇室宗亲的夫人说道。

通过杨贵妃的劝说,一些皇室宗亲的态度有所缓和。同时,李瑁还积极争取军方将领的支持。他与郭子仪等将领密切沟通,让他们在朝堂上表明坚定支持平叛的立场。

郭子仪在朝堂上慷慨激昂地说道:“诸位大人,我等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就是为了彻底平定安禄山之乱。此时若言谈判,岂不是让将士们的鲜血白流?我们有能力、有决心彻底铲除叛军,还大唐一片安宁。”

军方将领的表态,在朝堂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大臣看到军方的坚定态度,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

在李瑁的不懈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大臣认识到彻底平叛的必要性,支持继续平叛的声音逐渐占据上风。保守派和主张谈判的势力虽仍心有不甘,但已无法阻止平叛的大势。

随着宫廷内部对平叛的态度逐渐统一,李瑁开始着手整合各方力量,为最后的平叛行动做准备。他协调各方资源,确保粮草、军饷等物资能够及时供应给前线将士。同时,他还组织了一批谋士和将领,对最后的平叛战略进行再次优化。

“如今我们已凝聚了宫廷内外的力量,接下来就是要一鼓作气,彻底平定安禄山之乱。大家要齐心协力,制定出最完善的战略,确保万无一失。”李瑁对参与战略制定的众人说道。

众人纷纷响应,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战略制定中。他们根据情报网提供的最新消息,分析安禄山残余势力的分布和防御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进攻计划。

在进攻计划中,他们决定兵分多路,从不同方向对安禄山残余势力发起最后的总攻。每一路军队都配备了精良的武器装备和经验丰富的将领,确保能够迅速突破叛军防线。同时,他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后勤保障计划,确保军队在作战过程中有充足的粮草和物资供应。

在总攻前夕,李瑁再次来到前线,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将士们,我们离彻底平定安禄山之乱只有一步之遥。你们在前线的英勇奋战,让叛军节节败退。如今,是我们发起最后一击的时候了。为了大唐的荣耀,为了百姓的安宁,让我们奋勇杀敌,彻底铲除叛军!”李瑁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传遍整个军营。

将士们听了李瑁的鼓舞,士气大振,纷纷高呼:“彻底平定叛乱,保卫大唐!”

随着总攻命令的下达,大唐军队如猛虎下山般向安禄山残余势力发起了猛烈进攻。在李瑁的智慧和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大唐军队势如破竹,迅速突破了叛军的防线,将安禄山残余势力一举歼灭。

安禄山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大唐迎来了久违的和平。李瑁在这场宫廷斗争中,凭借着卓越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说服了各方势力,凝聚了力量,为大唐的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名字,也将永远铭刻在大唐的历史上,成为后世敬仰的英雄。

战后,李瑁并未居功自傲。他深知,大唐在经历这场战乱后,百废待兴,还有许多艰巨的任务等待着他。他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恢复国家经济、整顿朝政、安抚百姓等工作中,为大唐的繁荣昌盛继续努力奋斗。在他的努力下,大唐逐渐从战乱的创伤中恢复过来,重新走上了繁荣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