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拱手道:“殿下谬赞,此次平叛,全赖殿下运筹帷幄,以及各位将士的奋勇杀敌。末将定当竭尽全力,不负殿下重托。”
然而,就在准备实施平叛策略之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前线传来消息,安禄山似乎察觉到了朝廷的军事动向,开始加强防御,增派兵力。这一情况让局势变得更加严峻。
李瑁和郭子仪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策。郭子仪说道:“殿下,看来安禄山已经有所警觉。我们必须加快行动,否则一旦他进一步巩固防线,平叛将会更加困难。”
李瑁点头道:“郭将军所言极是。但我们也不能盲目行动,需再次确认情报的准确性,同时调整计划,确保能够应对叛军的新部署。”
于是,他们再次对情报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安禄山虽加强了防御,但并未完全识破他们的合围计划。李瑁和郭子仪决定,按照原计划进行,但加快行动速度,争取在叛军进一步调整部署之前,完成合围。
各路将领接到命令后,迅速回到各自营地,开始准备出征。士兵们士气高昂,纷纷表示要为大唐的安宁,与叛军决一死战。
在出征前,李瑁亲自到军营中为将士们送行。他看着眼前这群英勇的战士,心中感慨万千。“将士们,安禄山叛乱,致使百姓受苦,国家蒙难。你们肩负着保卫大唐的重任,此次出征,务必奋勇杀敌。本王与郭将军在后方为你们加油助威,期待你们凯旋而归!”李瑁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传遍整个军营。
将士们齐声高呼:“保卫大唐,平定叛乱!”声音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郭子仪也对将士们说道:“各位兄弟,我们此次出征,路途艰险,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按照计划行事,定能战胜叛军。大家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为了大唐的荣耀,为了百姓的安宁,勇往直前!”
随着一声令下,各路大军陆续出发。李瑁和郭子仪站在高台上,望着远去的军队,心中默默祈祷着平叛能够顺利进行。
在大军行进的过程中,李瑁和郭子仪时刻关注着前线的情况。他们通过信使不断接收各路军队的消息,及时调整部署。
东路军在张将军的带领下,进展顺利。他们凭借骑兵的速度优势,迅速向叛军侧翼推进。叛军发现东路军的行动后,果然派出一部分兵力进行阻击。但张将军指挥有方,巧妙地避开了叛军的主力,绕道迂回,成功地扰乱了叛军的侧翼防线。
西路军在李将军的带领下,也顺利抵达潼关。他们迅速巩固防线,并开始寻找机会出击。叛军多次试图突破西路军的防线,但都被李将军击退。
中路军在郭子仪的亲自率领下,正稳步向洛阳推进。郭子仪深知洛阳的重要性,也预料到叛军会在此拼死抵抗。他一边行军,一边不断观察地形,寻找最佳的进攻路线。
然而,安禄山叛军也并非坐以待毙。他们在洛阳城外设下了重重埋伏,企图给中路军一个迎头痛击。郭子仪通过情报得知了叛军的埋伏计划,决定将计就计。
他命令中路军佯装不知情,继续前进。当军队进入叛军埋伏圈后,郭子仪一声令下,中路军迅速展开防御。同时,预先埋伏在周围的唐军从两侧杀出,与中路军形成内外夹击之势。叛军没想到自己的埋伏反而被郭子仪利用,顿时阵脚大乱。经过一番激烈战斗,叛军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回洛阳城内。
此时,东西两路军也按照计划,向叛军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叛军在三路唐军的夹击下,渐渐难以支撑。
李瑁在后方得知前线的战况后,心中大喜。他深知,平叛已经取得了初步胜利,但他也明白,安禄山必定不会轻易认输,接下来的战斗将会更加激烈。
“郭将军果然用兵如神,如今叛军已陷入被动,我们不能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李瑁对郭子仪说道。
郭子仪点头道:“殿下所言极是。我们要乘胜追击,尽快攻克洛阳,彻底平定安禄山叛乱。”
于是,李瑁和郭子仪继续指挥各路大军,向叛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攻击。在唐军的猛烈进攻下,叛军的防线逐渐崩溃。
终于,经过数天的激战,唐军成功攻克洛阳。安禄山叛军的主力被消灭,安禄山见大势已去,率领残部仓皇逃窜。
李瑁和郭子仪并没有放松警惕,他们命令各路军队继续追击,务必将叛军一网打尽。在唐军的穷追猛打下,安禄山叛军节节败退,最终被全部歼灭。
至此,安禄山叛乱被成功平定。李瑁和郭子仪带领唐军凯旋而归,受到了长安百姓的热烈欢迎。大唐再次恢复了和平与安宁,而郭子仪制定的平叛策略,也成为了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被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