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 > 第108章 瑁环携手定长安应叛

第108章 瑁环携手定长安应叛(2 / 2)

一位谋士建言道:“殿下,叛军虽人数众多,但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矛盾丛生。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对其进行分化瓦解。同时,要加强情报收集工作,精准掌握叛军的一举一动。”

李瑁点头表示赞同:“此计甚妙。我们要加大对叛军内部的渗透力度,拉拢那些对安禄山心怀不满的将领,从内部削弱叛军的实力。”

杨玉环在一旁认真倾听,从她独特的视角提出建议:“瑁郎,除了军事策略,舆论引导也至关重要。我们应让天下人都清楚知晓安禄山的叛逆行径,使其成为众矢之的。如此一来,既能鼓舞我方士气,又能让叛军内部人心惶惶。”

李瑁听后,眼前一亮:“玉环,你说得太对了。我们可以通过张贴告示、让说书人传唱等方式,将安禄山的罪行公之于众,争取民心。”

随后,李瑁安排专人负责舆论宣传工作,将安禄山的种种恶行详细揭露。一时间,长安城内乃至全国各地,百姓们对安禄山的叛逆行为义愤填膺,更加坚定地支持朝廷的平叛行动。

在军事部署方面,李瑁与将领们反复研究地图,精心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他们决定兵分多路,从不同方向对叛军形成合围之势。同时,充分利用各地的地形优势,巧妙设下埋伏,等待叛军自投罗网。

为确保作战计划顺利实施,李瑁加强了军队的训练。他亲自前往军营督战,悉心指导士兵们进行实战演练。他还格外注重士兵们的装备更新,为他们配备了更为精良的兵器和坚固的铠甲。

杨玉环则在后方不辞辛劳地积极筹备物资,全力确保粮草、医药等必需品的充足供应。她组织了一批宫女和民间妇女,为士兵们缝制棉衣、制作军鞋,让前线的将士们感受到后方的温暖与关怀。

然而,安禄山得知李瑁在长安积极筹备应对之策后,决定先下手为强,派出一批训练有素的刺客,企图暗杀李瑁和杨玉环,打乱朝廷的部署。

一天夜里,李瑁和杨玉环正在宫中安然休息,突然被外面传来的一阵激烈喊杀声惊醒。李瑁瞬间警觉,迅速起身,熟练地拿起佩剑。

“玉环,你躲在我身后,可能有刺客来袭。”李瑁低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沉稳与冷静。

杨玉环虽心中难免害怕,但还是强装镇定地点点头。

很快,一群身着黑衣的刺客翻墙而入,如鬼魅般朝着李瑁和杨玉环的寝宫迅猛冲来。守卫们见状,立刻与刺客展开了殊死搏斗。李瑁毫不犹豫地加入战斗,他剑法高超,身形矫健,转眼间便斩杀了数名刺客。

就在局势愈发紧张之时,一队训练有素的御林军及时赶到,迅速将刺客们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烈拼杀,刺客们全部被消灭。

李瑁看着地上横七竖八的刺客尸体,心中明白,安禄山已经开始采取极端行动,接下来的局势必将更加严峻复杂。但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更加坚定了平定叛乱的决心。

“玉环,看来安禄山狗急跳墙了。但他越是这般行径,越表明他内心的恐惧与心虚。我们绝不能慌乱,要加快准备工作,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李瑁转头对杨玉环说道。

杨玉环坚定地点点头:“瑁郎,我坚信你。无论遇到何种艰难险阻,我都会与你并肩作战,不离不弃。”

经过此次刺客事件,李瑁进一步加强了宫中的守卫力量,同时也加快了平叛的准备进度。他与杨玉环一起,日夜操劳,为了大唐的安宁,为了平定安禄山叛乱,倾尽全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瑁继续对作战计划进行完善,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协调。杨玉环则四处奔走,不辞辛劳地安抚百姓,鼓舞士气。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长安城内的局势愈发稳定,而平叛的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

终于,一切准备就绪。李瑁身着战甲,英姿飒爽地站在城楼上,望着整装待发的大军,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杨玉环身着华服,静静地站在他身旁,眼神同样坚定地望向远方。他们深知,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战争即将拉开帷幕,但他们坚信,凭借着大唐军民的团结一心,凭借着周密完善的作战计划,必定能够平定安禄山叛乱,让大唐重新恢复繁荣与安宁。

“出发!”李瑁一声令下,声音响彻云霄。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叛军的方向进发,气势磅礴。长安城内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夹道为将士们送行,振臂呼喊着“平叛胜利,大唐万岁”的口号,声震天地。李瑁和杨玉环望着远去的大军,心中默默祈祷着胜利的早日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