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安禄山野心(2 / 2)

李瑁深知,必须尽快将安禄山谋反的证据呈递给唐玄宗,让皇帝相信安禄山的威胁真实存在,从而下定决心支持他们的应对计划。

于是,李瑁精心整理了所有关于安禄山谋反的情报,包括密信、证人证言、安禄山军队的部署情况等,亲自进宫面见唐玄宗。

在宫中,李瑁向唐玄宗详细汇报了安禄山意图谋朝篡位的计划,呈上了所有证据。唐玄宗看完这些证据后,脸色变得极为难看。他万万没想到,安禄山竟有如此大的野心,一直以来对安禄山的信任此刻瞬间崩塌。

唐玄宗愤怒地说道:“安禄山这逆贼,朕如此信任他,他竟妄图谋朝篡位!瑁儿,你做得很好,及时发现了安禄山的阴谋。朕现在命你与郭子仪等人全力筹备,务必阻止安禄山的叛乱。”

李瑁跪地领命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辱使命。只是此事还需父皇下诏,让朝中大臣们齐心协力,共同应对安禄山的威胁。”

唐玄宗点头道:“朕即刻下诏,让众臣配合你们。瑁儿,你与郭子仪要尽快制定出详细的应对策略,不可让安禄山的阴谋得逞。”

得到唐玄宗的支持后,李瑁心中的压力稍稍减轻。他立刻出宫,与郭子仪会合,将皇帝的旨意传达给郭子仪。两人深知,接下来的任务艰巨,必须争分夺秒地做好战争准备。

在李瑁和郭子仪的指挥下,大唐军队开始全面进入备战状态。潼关、函谷关等重要关隘的防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士兵们日夜巡逻,严阵以待。同时,郭子仪挑选了一批精锐的骑兵和步兵,组成了一支机动部队,随时准备应对安禄山的进攻。

在后方,李瑁积极组织粮草供应,确保前线军队的物资充足。他还发动百姓,宣传安禄山叛乱的危害,鼓励百姓支持朝廷的平叛行动。一时间,整个大唐上下众志成城,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争。

然而,安禄山也察觉到了朝廷的异动。他知道自己的谋反计划可能已经泄露,但此时他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决定提前起兵,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

安禄山率领着他的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范阳起兵南下。叛军一路烧杀抢掠,所到之处,民不聊生。消息传到长安,李瑁和郭子仪立刻做出反应。

郭子仪按照之前制定的计划,在安禄山军队的必经之路设下了重重埋伏。当安禄山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顿时喊杀声四起,大唐军队从四面八方杀出,给叛军以沉重打击。

安禄山没想到朝廷早已有所准备,他的军队陷入了混乱。但安禄山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将领,他迅速稳定住军心,组织叛军进行反击。一时间,战场上硝烟弥漫,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李瑁在长安密切关注着前线的战事,他不断地向郭子仪传递情报,协调各方资源,为前线提供支持。他深知,这场战争关乎大唐的生死存亡,必须全力以赴。

随着战争的持续进行,安禄山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师出无名,且遭遇了大唐军队的顽强抵抗,逐渐陷入了困境。而大唐军队则士气高昂,在郭子仪的指挥下,多次击退叛军的进攻。

在这场战争中,李瑁的智慧和勇气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通过情报网及时掌握安禄山的动向,为郭子仪提供准确的情报支持,同时,在后方积极组织各方力量,为前线提供坚实的保障。

然而,安禄山并不甘心失败。他一面调整战略,试图突破大唐军队的防线,一面派人联络其他地方势力,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李瑁深知,战争还远未结束,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继续与安禄山进行周旋,直到彻底平定叛乱,恢复大唐的和平与安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瑁和郭子仪紧密合作,根据战场形势不断调整战术。他们加强了对安禄山军队的包围,逐步压缩叛军的活动空间。同时,李瑁继续通过各种手段,瓦解安禄山的内部势力,争取更多的叛军将领倒戈投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禄山的军队逐渐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他的粮草供应被切断,士兵们士气低落,纷纷逃亡。最终,在大唐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安禄山的叛乱被成功平定。

安禄山本人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所杀,他的谋朝篡位之梦彻底破灭。李瑁和郭子仪因平叛有功,受到了大唐百姓的热烈赞誉和朝廷的重赏。

经此一役,李瑁在大唐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将士和百姓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他也将继续为大唐的繁荣稳定而努力,守护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