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如行云流水(1 / 2)

徐一蔓没有丝毫寒暄与客套,立刻进入了高效的工作状态。

她将自己的公文包放在脚边,打开,取出最新款的超薄平板电脑和一本皮质封面的厚笔记本,动作娴熟地连接电源、调取文件,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

她俯身,仔细查看着江珊珊局长手指的那片区域,秀气的眉头微微蹙起,陷入了短暂的思考。

几秒钟后,她抬起头,目光清明而专注:“入口区的游客拥堵问题,确实是我们当初规划时一个考虑不够周全的遗留痛点。

不过,江局长,我觉得如果单纯为了扩容而大面积拓宽硬化,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九洞天’入口那种‘初极狭,才通人’的、引人入胜的原始美感和探索趣味。”

她伸出纤长的手指,在图纸上虚拟地划出一条流畅的曲线,“我觉得,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思路,不从‘面’上硬扩,而从‘线’上优化。

比如,采用更科学合理的‘之’字形或者回旋式分流动线设计,巧妙地利用现有地形高差,再配套实施精准的数字化分时预约系统,从源头上控制住瞬时最大人流量……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景区的原生风貌。”

她的指尖又在图纸上代表入口广场材质的区域点了点,“另外,关于这里的铺装材料,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放弃现在这种标准的工程石材,转而采用更贴近当地民居建筑特色的、手工打凿的毛石砌筑?

虽然成本和工期可能会略有增加,但在文化认同感和体验独特性上,带来的提升将是巨大的……”

她侃侃而谈,声音清晰而柔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和说服力。每一个观点都切中要害,每一个建议都既有前瞻性又具备可操作性。

几乎是在瞬间,她就自然而然地取代了江珊珊局长,成为了这场专业讨论的新焦点和核心。莎玛安静地坐在一旁,如同一个最称职的助手,适时地为众人续上温度刚好的热茶。

她聆听着那些关于“动线设计”、“承载阈值”、“文化肌理”的专业术语,目光偶尔会不由自主地掠过徐一蔓那专注而自信的侧脸,看着她与江珊珊、与那位戴着黑框眼镜的李工流畅而高效地交流互动。

一种淡淡的、名为“差距”的凉意,如同山涧的暗流,悄然漫过心田。徐一蔓此刻所展现出的,是一种与苏景明处在同一思维高度、能够与他并肩俯瞰全局、共同构建蓝图的能力与气场。

那是一个由知识、经验、魄力和资源共同构筑的世界,对于目前的莎玛而言,虽然心向往之,却依然隔着一层暂时难以逾越的、无形的壁垒。

---

会议在专业、务实而又不失热烈的气氛中,持续而深入地进行着。窗外的日头渐渐升高,明亮而温暖的阳光,如同金色的流沙,透过古朴的木格窗棂,在铺满桌面的巨大图纸上,投下了一片片斑驳晃动、明明暗暗的光影。

那些代表着山川、河流、洞穴、步道、设施的线条、符号和数据,在这跳跃的光晕中,仿佛被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不再是冰冷的标记,而是在低声诉说着关于“九洞天”景区未来命运的种种可能与挑战。

徐一蔓显然是做了极其充分的准备而来。她不仅对几年前亲手参与制定的原始规划方案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更带来了大量精心整理的、国内外顶尖同类景区在生态保护、游客体验、智慧管理等方面成功升级的案例资料作为参考和佐证。

她与经验丰富、善于把握宏观方向的江珊珊局长,以及旅游局那位主要负责具体规划设计、性格严谨细致的资深工程师李工,很快便形成了高效互补的讨论“铁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