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试车间,他拿起一个刚刚加工出来的、用于太阳能板边框的铝合金模具样品,手指仔细摩挲着边缘的倒角,又对着光线仔细观察内部的抛光情况。
“阮部长,王总。”亚历山大转向陪同的阮部长和工厂的王厂长,语气平和但带着专业的严谨。
“这个模具的材质和基础加工工艺不错,但边缘的倒角处理还不够圆滑,内部镜面抛光的均匀度也略有不足。
如果批量生产,可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良品率和长期耐候性。”
王厂长脸上热情的笑容瞬间僵硬了一下,随即又堆起更灿烂的笑容:“亚历山大先生真是好眼力!这一点点细微的差别,一般客户根本看不出来。
您放心,这只是样品,我们在大规模生产时,一定会严格把控质量,确保达到贵方的要求!”
露易丝在一旁,也拿起一个样品掂量了一下,她虽然不像亚历山大那样精通技术。
但凭借多年在奢侈品界摸爬滚打练就的对细节的苛刻眼光,也看出了些许端倪。
她低声在亚历山大耳边用中文说:“嘿,我觉得这抛光水平,还不如我那只限量版爱马仕包包的扣环做得精细。
用这个做出来的太阳能板边框,会不会用不了几年就看起来灰头土脸的?那和我们‘凤凰资本’高大上的形象可不匹配。”
亚历山大微微点头,表示听到了。
他没有直接反驳王厂长,而是转向阮部长,提出了一个要求:“阮部长,我们非常欣赏越南制造业的潜力和效率。
为了确保未来长期合作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我希望能够参观一下贵国相关的材料研究所和职业技术培训学院。
我们需要了解的,不仅仅是工厂的生产能力,更是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基础和人才储备。”
阮部长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了更加赞赏的神色:“当然可以!亚历山大先生考虑得非常周到。我们这就安排!”
他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的金融巨头,并非那种只看财务报表和短期利益的普通投资者,他的眼光更为长远和深入。
当天晚上,在下榻的酒店顶层餐厅,亚历山大、露易丝与阮部长共进晚餐。
窗外是河内老城区星星点点的灯火,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亚历山大先生,不瞒您说。”阮部长抿了一口当地特色的莲花茶,语气变得推心置腹。
“像您这样,愿意深入考察我们产业基础和人才状况的投资者,并不多见。
大部分西方资本,更关心的是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和税收优惠。他们把我们当作‘代工厂’,而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
亚历山大切着盘子里鲜嫩多汁的烤鱼,平静地回应:“真正的合作,应该是互利共赢,共同成长。
迪拜和越南,都在寻求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都明白,核心技术、自主产业链和高质量的人才,才是立足未来的根本。
简单的代工模式,无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比如……就像我们迪拜现在正在经历的,某些国家的‘技术封锁’。”
阮部长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压低了声音:“关于这一点,我们也有所耳闻。西方某些势力,确实不希望看到像迪拜和我们越南这样的国家,在高端产业领域崛起得太快。
不过,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加强合作,不是吗?”
晚餐在友好而充满试探的氛围中结束。
回到套房,露易丝踢掉高跟鞋,瘫倒在沙发上,长舒一口气:“我的天,这一天可真够累的!不过,感觉还不错?那个阮部长,看起来是个明白人。”
亚历山大站在窗边,望着河内的夜景,眉头微蹙:“初步印象是积极的,越南有潜力,也有意愿。
但是,要建立起符合我们要求的、可靠的供应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还需要更深入的调查和评估。”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露易丝坐起身,好奇地问。
“明天去材料研究所和培训学院看看,然后……”
亚历山大转过身,眼神中闪烁着思虑的光芒。
“我们需要接触一些不在官方推荐名单上的、规模可能不大,但技术有独到之处的本土中小企业。有时候,真正的珍珠,藏在更深的贝壳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