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鹰涧的食谱变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却也前所未有的令人绝望。雪地蕨的涩,冰凌草的辣,石耳的土腥,树皮粥的寡淡,块茎汤的稀薄……各种古怪的味道和糟糕的口感,轮番折磨着士兵们的味蕾和肠胃。进食不再是为了享受,甚至不是为了饱腹,而是一种为了维持生命体征不得不进行的、痛苦的任务。
营地里弥漫着一股难以形容的、混合着各种植物腥气和消化不良导致的酸腐气味。士兵们的脸色大多呈现出一种营养不良的青黄,眼神空洞,动作也因为长期的能量摄入不足而变得迟缓。士气,并未因为暂时免于饿死而回升,反而在这种看不到尽头的、低质量的生存中,持续滑向更深的谷底。
抱怨和牢骚如同暗流,在营地的每一个角落涌动。
“天天吃这猪食,老子宁愿跟北蛮子拼了!”
“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打赢了又怎样?还不是饿死在这鬼地方!”
“李大人手段是厉害,可这弄来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甚至开始出现小规模的抵制。一些士兵宁愿饿着肚子,也不愿再去碰那些令人作呕的“食物”。身体的虚弱和精神的萎靡,使得营地的防御也出现了松懈的迹象,巡逻的士兵有气无力,岗哨上的身影也显得摇摇欲坠。
冯坤看着这一切,心急如焚,却又无能为力。他尝试着训话,鼓舞士气,但空洞的语言在实实在在的饥饿和糟糕的生存质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甚至亲自带头,强忍着恶心吞咽那些食物,但效果甚微。
帅帐内,霍云依旧昏迷,仿佛也隔绝了外界这令人窒息的绝望。
压力,再次汇聚到了李文渊身上。
他深知,仅仅是“不被饿死”是远远不够的。一支军队,需要希望,需要看到改变的可能,哪怕这个希望是虚假的,是暂时的。否则,不等敌人进攻,内部就会从意志上彻底崩溃。
他必须“瞒天过海”,给这支濒临崩溃的军队,注射一剂强心针。
夜色再次降临,寒风凛冽。李文渊将赵虎、百晓生和赛鲁班召至自己的营帐。油灯的光芒将几人的影子投在帐壁上,拉得细长。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李文渊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我们需要给将士们一个‘希望’,一个能看到‘改变’的信号。”
赵虎瓮声道:“大人,可是咱们……实在没别的办法了啊!难不成真能变出米面来?”
百晓生沉默不语,眼神闪烁,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赛鲁班则低着头,摆弄着手里一块从“高效压粮机”上拆下来的小零件。
李文渊的目光扫过三人,最终定格在赛鲁班身上:“赛鲁班,你那台压粮机,除了压草,还能不能……弄出点别的动静?比如,让它听起来,像是在加工真正的粮食?”
赛鲁班抬起头,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李文渊的意思。他那双总是半眯着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了然的光芒。“大人的意思是……制造假象?”
“不错。”李文渊点头,“我们需要让将士们‘听’到,‘闻’到,‘感觉’到,情况正在好转。哪怕只是假象。”
他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计划:
首先,由赛鲁班对那台“高效压粮机”进行改造。在碾压那些植物的时候,加入少量从最后储备中提取的、真正的谷米豆类,混合在一起碾压。这样,机器运转时发出的声音,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气味,将不再是纯粹的草腥,而是会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真正粮食的香气!同时,在过滤后的浆液中,也刻意混入少量真正的米浆或豆粉,使其颜色和浓稠度更接近正常的食物。
其次,严格控制信息。所有参与核心操作的人员,必须绝对保密。对外,则统一口径——李巡阅使通过特殊渠道,设法搞到了一批“紧急补给”,数量不多,但足以改善目前的饮食状况!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由赵虎负责执行。挑选一批体力相对较好、对李文渊最为忠诚的士兵,组成“示范队”。他们将优先获得那些掺杂了真正粮食的、改良后的“食物”,并且要在人前表现出“吃得香”、“体力恢复”的样子!
这是一个精心编织的谎言,一个针对全军士气的“瞒天过海”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