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重的,则是那位代表地方势力的官员擅自传递密信的行为。
那封暗示“京城有变,请藩王早作准备”的密信,在出京后不久,竟被皇帝直属的、负责监控各方通信的“缇骑”截获!虽然信中使用的是隐语,但其敏感内容依旧引起了皇帝的极大警觉和震怒!
皇帝可以容忍朝堂争斗,但绝不能容忍有人试图引外部势力,尤其是手握重兵的藩王,介入中枢事务!这是绝对的底线!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指向“反秦联盟”(密信并未提及具体计划),但皇帝的目光已经如同鹰隼般扫过了朝中所有可能与地方藩镇过从甚密的官员。一股肃杀的气氛开始在朝堂弥漫。那位传递密信的官员虽然尚未暴露,但已是吓得魂不附体,整日提心吊胆,再也不敢有任何异动。而他背后的靠山,那位藩王,也因此事引起了皇帝的猜忌,后续必会受到更多的制约和监视。
短短数日之内,“反秦联盟”尚未在正面战场取得任何实质性成果,却因内部成员的盲目自信和鲁莽行动,接连受挫,损失惨重:
* **清流旗帜周廷儒**声望大跌,被罚俸禁足,暂时退出核心圈。
* **实权派郑源**野心暴露,遭遇反制,在户部举步维艰。
* **勋贵力量**闹出笑话,成为谈资,并被自家约束。
* **地方势力**触碰皇帝逆鳞,引来猜忌,隐患巨大。
整个联盟士气低落,内部互相指责,矛盾公开化,几乎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他们这才痛切地认识到,扳倒秦桧绝非易事,之前的盲目乐观是何等可笑。所谓的“我能反杀”,最终变成了“我成笑话”。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李文渊,则冷静地旁观着这场由他间接引发的混乱。他既没有出手挽救,也没有落井下石。他只是默默地调整着自己的部署,让百晓生收集更详细的情报,让赵虎加强戒备,让贾仁义规避可能的经济风险。
他知道,经此一役,这个松散的“反秦联盟”已经元气大伤,难堪大用。但也正因为这次惨痛的教训,或许能让他们变得更加清醒,更加……容易掌控。
一场闹剧落幕,留下了一地鸡毛和深刻教训。而真正的猎手,依旧在暗处,等待着下一个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