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鲁班的机关箱子虽然解决了货物运输的燃眉之急,但仓库里积压的存货依然像座小山,看得贾仁义心头滴血。香皂和香水的生产并未停歇,可商会的打压让销路变得举步维艰。
"大人,再这样下去,咱们的库房就要被塞爆了。"贾仁义指着账本上停滞不动的销售数字,眉头拧成了疙瘩。
李文渊盯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忽然问道:"贾仁义,如果你手里有一件人人都想要,但偏偏不容易得到的东西,你会怎么做?"
贾仁义愣了一下,随即眼中精光一闪:"物以稀为贵!越是难得,越显珍贵!大人的意思是……?"
"没错,"李文渊转过身,嘴角勾起一抹算计的笑,"我们不卖了。"
"不卖了?"一旁的赵虎傻了眼,"那堆成山的香皂怎么办?"
"不是真的不卖,"李文渊解释道,"是让他们想买却不容易买到。"
贾仁义立刻心领神会,兴奋地搓着手:"妙啊!大人此计甚妙!咱们来个'欲擒故纵'!"
说干就干。第二天,京城里几个最热闹的茶楼酒肆,开始流传起一些关于"李记"香皂和香水的神秘传闻。
"听说了吗?李大人那香皂,用料极其讲究,有一味香料只产自西域雪山之巅,一年也采不了几两!"
"何止啊!那香水更是了得,据说要在月圆之夜,由未出阁的少女亲手采摘花瓣,再用秘法窖藏九九八十一天才能制成!"
"怪不得市面上见不着了,原来这般难得!"
流言越传越神,很快,"李记"产品的名声不胫而走,勾得那些用惯了的老主顾心痒难耐。
与此同时,"李记"位于城南的铺面却挂出了"货源紧张,暂停售卖"的牌子。偶尔有几个身份不凡的客人被请进内室,出来时都小心翼翼地揣着个小包裹,脸上带着庆幸和得意的神色。
这天,礼部侍郎的夫人亲自登门,指名要买十块玫瑰香皂和五瓶茉莉香水。贾仁义一脸为难:"夫人,实在对不住。玫瑰香皂这个月就做了三十块,早就被几位王妃和郡主预定了。茉莉香水更是稀缺,下批还得等半个月。"
侍郎夫人顿时急了:"一块都没有了?我出双倍价钱!"
"这不是钱的问题,"贾仁义赔着笑脸,"实在是材料难寻,工艺复杂。要不……您先登记一下,等下一批货到了,我第一时间给您送去?"
好说歹说,最后只"挤"出一块样品香皂卖给侍郎夫人,还再三叮嘱"千万别声张"。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越是买不到,想买的人就越多。"李记"产品的名声在这种人为制造的稀缺中水涨船高,甚至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时机成熟,贾仁义开始了第二步。他精心设计了一种精美的"会员凭证",分为金、银、铜三等。持有金卡的客人可以优先购买限量产品,银卡客人享受定期配送,铜卡客人则能在缺货时预留名额。
这些凭证并不公开售卖,而是由贾仁义"慎重"地赠送给那些有头有脸的熟客。得到凭证的人仿佛得了莫大的面子,对"李记"更是趋之若鹜。
"贾兄,你看我这关系,能不能也给弄一张金卡?"一个富商拉着贾仁义,悄悄塞过一张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