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一批运往边关的军饷在漕运途中神秘沉没,负责押运的官员全部遇难。这案子当时轰动朝野,最后却不了了之。
"难道......"
"没错,"苏小婉点头,"那批军饷根本没有沉没,而是被某些人私吞了。霍将军怀疑,这笔钱最后流入了秦桧手中。"
李文渊只觉得手中的犀角杯重若千钧。如果这是真的,那就不只是贪腐,而是通敌叛国的大罪!
"为什么现在才查?"
"因为时机到了。"苏小婉眼中闪过锐光,"秦桧最近与北漠往来密切,霍将军怀疑他们要有大动作。"
谈话间,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赵虎推门而入,神色紧张:
"大人,孙淼带着人往茶楼来了!"
苏小婉却不慌不忙:"从后门走,马车已经备好。"
李文渊深深看了她一眼:"多谢。"
"记住,"临别时苏小婉郑重叮嘱,"三日期限。三天内若不能找到关键证据,我也保不住你。"
回衙门的路上,李文渊心乱如麻。他原本以为只是在官场博弈,没想到竟卷入了一场可能动摇国本的大案。
"大人,"百晓生迎上来,"查到了。三年前负责调查军饷案的主审官,是已经致仕的前御史大夫杨慎。"
"杨慎?"李文渊想起那个以刚正不阿着称的老臣,"他如今在何处?"
"在京郊的别庄养老。不过......"百晓生欲言又止,"据说他已经神志不清,整日胡言乱语。"
李文渊立即意识到,这很可能是被人下了毒。
"备车,去杨府。"
杨慎的别庄坐落在西山脚下,环境清幽,但气氛诡异。老御史坐在轮椅上,目光呆滞地望着一池枯荷。
"杨公,"李文渊躬身行礼,"晚辈李文渊,特来请教三年前军饷案一事。"
听到"军饷"二字,杨慎突然激动起来,双手乱挥:"鬼!有鬼!漕船上有鬼!"
管家连忙上前安抚,苦笑着对李文渊说:"李大人见谅,我家老爷自从致仕后就......"
李文渊却不放弃,他注意到杨慎虽然神志不清,但每次提到军饷案时,右手总会无意识地做出一个奇怪的手势——三指并拢,指向东南。
"东南方向有什么?"他问管家。
"这个......"管家想了想,"东南五里外有个废弃的漕运码头,三年前那批军饷就是在那里装船的。"
李文渊心中一动。他借口如厕,悄悄来到庄园东南角的墙边。果然在墙根处发现了一个暗格,里面藏着一本泛黄的账册。
账册上详细记录着那批军饷的真实数量——比官方记载多出整整三十万两!更可怕的是,最后一页用血写着几个字:
"秦相......北漠......"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管家带着几个家丁围了上来,面色不善:
"李大人,请把账册交出来。"
李文渊暗叫不好,他中计了!这根本就是个陷阱!
"系统!紧急情况!"
“叮!检测到宿主陷入致命危机,启动应急方案:蜜獾救援队已在路上,预计抵达时间:三分钟。请宿主尽量周旋。”
三分钟?李文渊看着步步紧逼的家丁,额头渗出冷汗。这次,系统还能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