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会长消停了没几天,又憋出个新招数。
这天一大早,永昌县传来消息:兴隆商行把货箱价格压到了成本价以下,明摆着要赔本赚吆喝,挤垮青云县的生意。
贾仁义拿着账本的手直发抖:"东家,他们这是要跟咱们拼个鱼死网破啊!一个货箱赔五钱银子,胡会长这是疯了!"
石疙瘩闷头打磨着工具,冷哼一声:"让他赔!看他能撑多久!"
"撑不了多久?"贾仁义急得跺脚,"我算过了,以兴隆商行的家底,这么赔能赔上半年!咱们可撑不住!"
白晓溜进来,神秘兮兮地说:"我打听到了,胡会长这是要清仓甩卖,好腾出资金做新买卖。"
"什么新买卖?"李文渊问。
"听说他在南边认识了个大海商,要合伙做海外贸易。"白晓压低声音,"这老小子想把库存清空,好凑本钱。"
玄机子掐指一算:"此乃金蝉脱壳之计。"
苏半夏轻声提醒:"若是货箱市场被他们垄断,日后定价就由他们说了算了。"
李文渊沉思片刻,忽然问白晓:"兴隆商行现在库存多少?"
"少说两千个!"白晓伸出两根手指,"都是仿造咱们的劣质货箱。"
"好!"李文渊眼中闪过一道精光,"贾掌柜,你去钱庄支一笔款子。白晓,你找些生面孔,分头去永昌县..."
三天后,永昌县出了件怪事。一群外地客商涌入兴隆商行,把积压的货箱抢购一空。胡会长乐得合不拢嘴,还以为自己的低价策略奏效了。
可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这些"客商"买完货箱,转头就运到青云县,以更低的价格抛售。青云工坊的仓库里,堆满了兴隆商行的劣质货箱。
"东家,咱们收这么多破烂做什么?"石疙瘩看着满仓库的货箱直皱眉。
李文渊笑而不答,转头问白晓:"永昌县现在一个货箱卖多少钱?"
"三钱银子!"白晓兴奋地说,"比成本价还低两钱!胡会长这回亏大了!"
贾仁义却愁眉苦脸:"可咱们也赔钱啊!收购这些货箱就花了六百两,转手卖出去只能收回三百两..."
"谁说要卖出去了?"李文渊微微一笑,"石师傅,把这些货箱都拆了,能用的零件留下,不能用的当柴烧。"
石疙瘩恍然大悟:"妙啊!咱们拆了他们的货箱,用他们的零件造新货箱,成本能降三成!"
更妙的是,由于兴隆商行的货箱被扫荡一空,永昌县的货箱价格开始回升。可这时候,青云县的新货箱已经上市了——用的是兴隆商行的零件,质量更好,价格却更低。
胡会长气得差点背过气去。他清仓不成,反被摆了一道。
但这老狐狸不肯认输,又想出新花样。他不知从哪弄来一批劣质生铁,打造了一批工具,冒充青云工坊的产品在市场上销售。
这天,一个老农拿着把崩了口的斧头找到工坊,气呼呼地说:"你们青云工坊就这质量?才砍了三天柴就废了!"
石疙瘩接过斧头一看,脸色就变了:"这不是咱们做的!咱们的斧头都有暗记!"
他在斧柄隐蔽处刻了个"石"字,这是他的独门标记。可这把斧头上什么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