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县的商战刚消停,石疙瘩就一头扎进工棚不出来。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从早响到晚,偶尔还夹杂着老汉暴躁的吼声:"不对!重来!"
这天清晨,白晓猫着腰溜进工棚,差点被飞来的木屑打个正着。
"石师傅!"他捂着脑袋喊,"您这又是折腾啥呢?"
石疙瘩从一堆零件里抬起头,花白胡子沾满木屑:"去去去,别碍事!"
白晓凑近一看,工棚里堆满了奇形怪状的木器。有带轮子的架子,有能折叠的箱子,还有个像纺车又不是纺车的玩意儿。
"这是..."白晓好奇地摸摸这个,碰碰那个。
"运输用的。"石疙瘩闷声回答,"上回商队被砸,老子就琢磨着,得弄些更结实的家伙。"
他拿起一个带轮子的木架:"这是运货的推车,能装八百斤,一个女人都能推着走。"
又指指那个能折叠的箱子:"这是货箱,不用的时候能收起来,省地方。"
最后拍拍那个纺车似的物件:"这是新织机,比现在用的快一倍。"
白晓瞪大眼睛:"我的乖乖!石师傅,您这是要逆天啊!"
"少拍马屁!"石疙瘩瞪他一眼,"去,把东家请来。"
李文渊来到工棚时,也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石疙瘩得意地演示着他的新发明:推车轻巧灵活,货箱节省空间,新织机更是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好!"李文渊连连点头,"这些都是宝贝!"
贾仁义闻讯赶来,一看就开始拨算盘:"这推车造价多少?货箱呢?织机呢?"
石疙瘩报出数字,贾仁义眼睛越来越亮:"便宜!太便宜了!这要是量产..."
"量产?"石疙瘩皱眉,"这些都是我一件件亲手做的,哪能量产?"
"那就教徒弟!"李文渊拍板,"石师傅,你挑些灵巧的伙计,把手艺传下去。"
石疙瘩起初不愿意:"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饿不着你!"贾仁义赶紧说,"带出一个徒弟,奖励十两银子!"
重赏之下,石疙瘩勉强答应了。他在后院辟了块地方,收了八个徒弟。开始教得漫不经心,可当他发现有个叫二狗的小子特别有灵性时,渐渐上了心。
"这里!这里要削薄三寸!"石疙瘩手把手地教,"对!就这样!"
二狗学得飞快,不出半月就能独立制作推车了。其他徒弟虽然慢些,但也渐渐摸到了门道。
第一批新式推车上市那天,引起了轰动。车夫老陈试推了一下,激动得直哆嗦:"这、这也太轻快了!以前拉五百斤累死累活,现在推八百斤都不费劲!"
更妙的是折叠货箱。商队出发时带着空箱子,回来时装满货物,一点都不占地方。贾仁义算过,一趟能多装三成货。
新织机更是供不应求。永昌县的织坊老板们闻风而来,出高价购买。石疙瘩带着徒弟们日夜赶工,还是满足不了需求。
这天,玄机子溜达进工棚,对着新织机端详良久。
"石师傅,"他忽然开口,"这织机的底座,是不是太沉了?"
石疙瘩一愣:"沉才稳当啊!"
"贫道观之,若能减轻三成重量,运转更快。"
石疙瘩将信将疑,但还是按玄机子的建议改进了织机底座。果然,重量减轻后,织机运转更加轻快,效率又提高了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