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家,您可得给大家做主啊!"
民愤渐渐被点燃。
第四天早上,李文渊把众人召集到柏木桌前。
"硬碰硬不是办法。"他开门见山,"永昌县比咱们富庶,官府也偏袒他们。但做生意,讲究的是互利共赢。"
贾仁义愁眉不展:"可现在他们摆明了要打压咱们..."
"打压?"李文渊笑了,"他们打压的只是盐和农具。可咱们有的,不止这些。"
他转向白晓:"永昌县最缺什么?"
白晓眼睛一亮:"他们那儿纺织业发达,可染料的颜色总是差强人意。还有,他们的茶叶都是从南边运来的,价格贵得很。"
又对玄机子说:"先生可知道附近有什么特殊的矿土,能用作染料?"
玄机子捋须沉思:"东山有一种红土,色泽鲜艳,或可一试。"
"石师傅,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更高效的织机?"
石疙瘩拍着胸脯:"给我半个月!"
"苏大夫,咱们本地的山茶,能不能配出独特的茶方?"
苏半夏轻轻点头:"可以试试。"
分工明确,众人立即行动起来。
玄机子带着白晓去东山勘测红土矿,石疙瘩埋头研究织机改进,苏半夏上山采集各种草药配制茶方,贾仁义则开始核算新项目的成本。
半个月后,第一批用东山红土染出的布匹问世。那颜色鲜艳夺目,而且经久不褪,立即在青云县引起轰动。
更妙的是石疙瘩改进的织机,效率提高了三成,织出的布匹更加细密平整。
苏半夏配制的药茶更是大受欢迎,不仅口感独特,还有提神醒脑的功效。
李文渊让商队带着这些新货物再赴永昌县。这一次,他们绕开了城门税卡,直接从侧门进城,货物直接送到几家关系好的商户手中。
不出所料,这些新奇货物很快在永昌县打开销路。特别是那些染布坊的老板,看到东山红土染出的鲜艳颜色,眼睛都直了。
"李东家,"一个染布坊老板偷偷找上门,"这红土...能不能长期供应?"
李文渊微笑:"当然可以。不过..."
他故意顿了顿,"听说永昌县现在对青云县的货物不太友好?"
那老板立即表态:"那是胡会长他们搞的鬼!我们做生意的,谁不愿意物美价廉?特别查验费?我呸!"
渐渐地,永昌县商户内部出现了分歧。以染布坊、茶庄为首的一批商户,开始暗中与青云县合作。而兴隆商行虽然还在打压盐业,却已经独木难支。
一个月后,特别查验费不了了之。
这天夜里,李文渊在后院设宴庆功。石疙瘩喝得满面红光,贾仁义破天荒地没有拨算盘,白晓手舞足蹈地讲着永昌县商户内斗的趣闻,连玄机子都多喝了几杯。
只有苏半夏依旧安静,但在众人举杯时,她也轻轻端起了酒杯。
李文渊看着这群伙伴,心中感慨。商战如用兵,有时候迂回包抄,比正面强攻更有效。
而他们这个刚刚成型的班底,终于在这场风波中,磨砺出了第一把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