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赛鲁班登场(2 / 2)

鲁师傅面无表情地收拾工具:"记得每天用完要冲洗,每月刷一次桐油。"

李文渊看着这个寡言少语的老师傅,心里暗暗称奇。这手艺,放在现代起码是个高级工程师。

"鲁师傅以前在哪高就?"

"在老家盖房子。"鲁师傅顿了顿,"后来...得罪了人,就出来跑码头。"

李文渊不再多问,让贾仁义多支了二两赏银。鲁师傅接过银子,只是点点头,背着工具袋走了。

过了半个月,制盐的炉灶又出了问题。灶膛裂了道缝,火候总是不稳。工人们试了各种办法都修不好,只好又去请鲁师傅。

这次鲁师傅来得更快。他看了看裂缝,让人取来黄泥、糯米浆和碎瓷片。只见他把这些材料按比例混合,一点点糊在裂缝处,再用特制的工具压实抹平。

"这是..."李文渊好奇。

"老法子。"鲁师傅头也不抬,"比青砖耐烧。"

修完灶膛,他又指着烟囱说:"太高了,抽风太急,费柴火。"

说着爬上屋顶,在烟囱口加了个可调节的挡板。果然,火势立刻变得又稳又旺。

这下连最挑剔的工匠都服气了。有人开始叫他"赛鲁班",这绰号很快传开了。

但赛鲁班有个怪脾气——不爱说话。问他十句,能回一句就算不错。整天闷头干活,收工就走,从不跟人闲聊。

这天李文渊巡视完工坊,看见赛鲁班独自坐在角落里,对着个水车模型发呆。那模型做得精巧,连叶片的角度都可以调节。

"想改进水车?"李文渊在他身边坐下。

赛鲁班吓了一跳,下意识要把模型藏起来。

"别紧张,"李文渊笑笑,"我觉得你这想法很好。现在的水车确实效率太低。"

赛鲁班犹豫了一下,把模型递过来,终于开口说了最长的一句话:"如果能调整叶片角度,枯水期也能用。"

李文渊仔细端详着模型,越看越惊喜。这老师傅不光手艺好,脑子也活络。

"这样,"他说,"你专门成立个工械组,需要什么材料、人手,直接跟贾掌柜说。工钱翻倍。"

赛鲁班愣住了,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最后只是重重点了点头。

从那天起,总会后院多了个工棚。赛鲁班带着两个徒弟整天叮叮当当,不是在改进工具,就是在试验新装置。过滤池加了搅拌轮,收盐用了特制的耙子,连运硝土的独轮车都改得轻便好使。

最让李文渊意外的是,赛鲁班居然不识字,全靠脑子记。所有的图纸都在他心里,画出来的图也只有他自己能看懂。

"要不要找个先生教你识字?"李文渊问他。

赛鲁班摇摇头,指着自己的脑袋:"都在这里。"

一个月后,制盐工坊焕然一新。效率提高了三成不说,工人们的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贾仁义拨着算盘直乐:"东家,这赛鲁班真是个宝贝!"

李文渊看着在工棚里忙碌的那个背影,心里盘算着:有了白晓的情报,再加上赛鲁班的手艺,这青云县怕是真要变个样了。

只是这老师傅总像藏着什么心事。有几次李文渊深夜路过,看见工棚里还亮着灯,赛鲁班一个人对着烛火发呆。

不过眼下,李文渊顾不上深究这些。他得想想怎么用好这张刚刚到手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