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渊沉吟片刻,忽然问:"要是让你专门打听消息,一个月二两银子,干不干?"
白小三愣住了,掏掏耳朵:"李爷,您说真的?"
"不光你,"李文渊目光扫过院里众人,"谁有门路能打听到有用的消息,我都给钱。一条消息值多少钱,看它有多大用处。"
这话一出,院里顿时炸了锅。
"东家,我小姨子的婆家是永昌县的!"
"我有个把兄弟在福瑞商行当伙计!"
"哈桑老爷的翻译昨儿还在咱们食坊吃饭呢!"
好家伙,原来身边藏着这么多能人。
李文渊当即拍板:"从今天起,成立'讯息处',白小三...你大名叫什么?"
白小三挺起胸脯:"小的白晓!"
"好,白晓暂时负责这事。需要打点的银子,找贾掌柜支取。"
白晓激动得脸通红,扑通跪下就要磕头:"谢东家赏识!小的一定..."
"别来这套,"李文渊摆摆手,"我要的是真消息,不是道听途说。"
"您放心!"白晓拍着胸脯,"三天之内,我把福瑞商行的老底都给您刨出来!"
接下来的三天,总会后院跟集市似的热闹。各路人马进进出出,带来的消息五花八门。
有说福瑞商行资金紧张的,有说哈桑老爷对盐品不满意的,还有说钱老板跟小舅子因为分赃不均打起来的。
白晓把这些消息整理得明明白白,还用炭笔在墙上画了张关系图。谁跟谁有仇,谁跟谁沾亲,一目了然。
第四天早上,白晓顶着黑眼圈来找李文渊:"东家,弄明白了!福瑞商行压根没那么多现银,是想压价收购,转手卖给哈桑老爷。哈桑老爷那边...其实更看重盐的质量,价钱倒是其次。"
李文渊心里有底了。
当天下午,他让贾仁义放出消息:青云县的粗盐,一分价钱一分货。想压价?门都没有!
没过几天,哈桑老爷亲自带着驼队来了青云县。这胡商尝了总会出的盐,二话不说,当场签了长期契约,价钱比福瑞商行开的还高两成。
消息传回永昌县,听说钱老板气得砸了一套上好的青花瓷茶具。
经此一事,李文渊越发觉得消息灵通的重要性。他让白晓把"讯息处"正规化,在各地安插眼线,专门收集商情民情。
白晓这下可算找到用武之地了。他那些三教九流的朋友,都成了编外情报员。卖菜的能打听到街坊闲话,跑堂的能偷听客商谈生意,连妓院的龟公都能套出不少秘闻。
不到一个月,一张无形的情报网就在周边几个县铺开了。哪家商行要进货,哪个官员要升迁,李文渊总能比旁人早知道几天。
这天夜里,李文渊在灯下翻看情报汇总。忽然发现一条不起眼的消息:州府周通判的那个小舅子,最近在偷偷收购生铁...
他盯着这条消息看了很久,嘴角慢慢扬起。
这情报网,说不定比那SSR卡还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