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这个系统比我还不靠谱 > 第30章 青云县的实际控制者

第30章 青云县的实际控制者(1 / 2)

永安县令方文靖的请柬,像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青云县上层圈子里激起了不小的涟漪。

能收到邻县县令的正式邀请,这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认可和地位。尤其是在扳倒钱不多和周通判之后,李文渊这个名字,已经不再是“瘟神”或“前县令”那么简单,他成了一个符号,一个拥有巨大能量和影响力的特殊存在。

李文渊并没有立刻动身。他深知,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得住气。他让孙小乙准备了回礼和措辞得体的回信,表示稍作安排后便前往拜会,既表达了尊重,也维持了自己的格调。

处理完请柬的事情,李文渊将注意力放回了青云县内部。钱不多和周通判倒台后留下的权力和利益真空,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消化。

首先是在官方层面。赵虎这个“暂代县尉”的位置,必须坐稳,甚至要争取转正。

李文渊让赵虎以整顿治安、恢复民生为由,主动向州府提交了几份条理清晰、数据详实的报告,详细陈述了青云县目前的状况以及下一步的治理设想。报告中自然少不了提及李文渊(以“地方贤达”的名义)在稳定局面、促进商业方面起的“积极作用”。

这些报告经由崔御史和方文靖等人的渠道递上去,加上赵虎本身干得确实出色,很快得到了州府的认可。一纸正式的任命文书下达,擢升赵虎为青云县县尉,不再是“暂代”!

消息传来,赵虎激动不已,对李文渊更是死心塌地。而青云县的百姓和商户也对这位出身底层、办事公道的赵县尉更加信服。有赵虎牢牢掌控着县衙的武备和治安力量,李文渊在青云县的根基变得更加稳固。

其次是在经济层面。“李氏食坊”和“青云美食联盟”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随着名气打响和运营成熟,食坊的利润稳步提升。李文渊适时地推出了“外卖”服务(由孙小乙负责组织几个机灵的少年郎负责配送),以及“节令礼品”套装(将几种受欢迎的产品进行精美包装),进一步开拓了市场。

“美食联盟”的成员也增加到了十多家,覆盖了糕点、卤味、酒水等多个品类。李文渊制定了一套更完善的管理和分红机制,确保了联盟的向心力和活力。他甚至开始尝试与城外的农户签订契约,定向收购一些优质食材,试图从源头控制品质。

与此同时,那本随机得到的“大众澡堂建设指南”也派上了用场。李文渊发现青云县竟然没有一家像样的公共浴所,这在他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他立刻划出一笔资金,在县城相对中心但又不显眼的位置,买下了一处带有水井的旧院落,按照指南上的图纸,开始筹建“青云第一汤”——一家集沐浴、搓背、按摩(简单的)、茶水于一体的综合性澡堂。

这个项目由孙小乙主要负责跟进。当消息传开时,不少人都觉得李文渊又开始“不务正业”了,开澡堂能赚几个钱?但李文渊却信心满满,他深知卫生和休闲需求背后的巨大市场。

在巩固基本盘的同时,李文渊也开始有意识地梳理和整合钱不多倒台后留下的其他产业。

对于那些与他的核心业务关联不大,或者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人脉才能经营的产业(如漕运、矿山),他并没有贸然插手,而是通过赵虎的关系,引导州府进行公开、透明的拍卖,或者引入其他有实力的商人合作,他只在其中占据少量干股,享受分红,避免树敌过多。

而对于一些与民生相关、且他有一定把握的产业,比如被抄没的几间位置不错的铺面,他则或自营,或租赁给信得过的联盟成员,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商业网络。

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李文渊虽然没有担任任何官方职务,但他通过赵虎掌控了青云县的暴力机关和部分行政权力,通过“李氏食坊”和“美食联盟”掌控了县内举足轻重的餐饮业和部分零售业,通过投资和入股影响着其他经济领域。

可以说,现在的青云县,明面上知县空缺,由县尉赵虎主持大局,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左右县城走向、调配各种资源的,是隐居在“李氏食坊”后院的那位前县令——李文渊。

他的一句话,比任何官方文书都管用。他的一个态度,能决定一个商户的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