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报机摆在桌角,正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仿佛在诉说着前线局势的瞬息万变。几个参谋正围在一张简陋的沙盘前,神情专注地推演着战局。沙盘上,用泥土和石块简单堆砌出山川地貌,插着的小旗代表着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参谋们一边用木棍比划着,一边低声商讨,“你看这儿,鬼子要是从这个方向包抄过来,咱们得提前想好应对法子。”“对头,得赶紧调整防线,不能让他们得逞。”
杨森将军双眉紧蹙,像拧紧的麻花,在这局促的空间里来回踱步,鞋底与地面摩擦发出“沙沙”的声响。他时不时停下,抬眼望向门口,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担忧,嘴里念叨着:“这都过去好久咯,大勇他们咋个还没回来嘛?莫不是出啥子事咯?”
参谋长站在一旁,同样神色凝重,眼睛紧紧盯着手表,分针每跳动一格,仿佛都敲在他的心坎上。他安慰道:“将军,您莫急,陈大勇那娃办事稳当得很,肯定不得出啥子岔子,他们应该快到咯。”话虽如此,他自己的眼神中也难掩担忧之色。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士兵“砰”地推开门,大声报告:“将军,陈大勇他们回来咯!”
杨森将军听闻,眼中瞬间闪过一丝惊喜与宽慰,嘴里喊着:“哎呀,回来就好!”二话不说,拔腿就往门外冲去。
来到营地开阔处,月光洒在地上,如同铺上一层银霜。只见陈大勇、王二柱他们正带着弟兄们归来。杨森将军急忙迎上前去,开始挨个点数,嘴里还念叨着:“一、二、三……”(他目光急切地从每一个战士身上扫过,神情严肃 )当看到队伍中那几个受伤的弟兄时,他的心猛地一揪,三步并作两步赶过去。
“军医!军医在哪点儿?搞快给他们包扎!”杨森将军大声呼喊着,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军医们闻声,迅速提着医药箱赶来,“莫慌,莫慌,我们来咯!” 立马开始为受伤的战士处理伤口。
杨森将军走到受伤战士身边,蹲下身子,关切地问道:“咋样,还遭得住不?你们都是好样儿的!硬是给咱川军长脸咯!”受伤的战士们强忍着疼痛,咧嘴笑道:“将军,没啥子事!这点儿伤算个球!等老子伤好咯,再去多杀几个龟儿子!”
杨森将军站起身,扫视着全体战士,提高音量说道:“弟兄们,今天大家都辛苦咯!这一仗打得漂亮!现在都去吃饭、休息,把肚子填饱咯,才有劲儿继续跟鬼子干!咱们川军,雄起!”战士们齐声应道:“要得!”声音整齐而洪亮,在夜空中久久回荡。随后,在炊事班战士的引导下,纷纷朝吃饭的地方走去。
看着战士们的身影,杨森将军的眼神中既有对他们英勇作战的赞许,又有关切与心疼。他深知,每一位战士都是川军的脊梁,是保卫川蜀大地的希望。(他暗暗握紧拳头,在心中发誓,一定要让这些战士们的付出有所回报,带领他们取得最终的胜利 )
恰在此时炊事班,饭菜做好了。战士们围坐在一起,吃着洋芋、红薯和面条,就着回锅肉。大家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安逸,好久没吃到这么巴适的饭菜咯!”“就是,吃了这顿,咱更有力气打鬼子咯!”
有的战士还打趣道:“这回锅肉,就像咱四川的婆娘,看着泼辣,吃着可香嘞!吃了它,打仗都更有劲儿!”战士们在吃饭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可心中却又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乡,想起家中的父母妻儿,不知道他们是否平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家乡的趣事,互相劝菜,气氛热烈而融洽,仿佛暂时忘记了战争的残酷。
杨森将军看着战士们吃得满足的样子,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些战士们远离家乡,为了保卫祖国,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在这艰苦的战场上拼杀。这一顿热乎的川味饭菜,不仅能填饱他们的肚子,更能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在这残酷的战争中感受到家乡的味道,增添战斗的勇气和决心。
他默默地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带领兄弟们打赢这场仗,让他们都能平安回家!他看着战士们,眼神中充满了关爱与期望,仿佛在告诉大家,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打不赢的仗。
傍晚时分,夕阳如血,将整个江面染成一片橙红。长江在余晖的映照下,波光粼粼,仿佛一条金色的巨龙在大地上蜿蜒前行。江面上,几艘民生公司的轮船缓缓驶来,那悠扬的汽笛声隐约传来,仿佛是胜利的号角,给人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
杨森将军知道,又有一批珍贵的物资安全西撤了,这意味着祖国的未来又多了一份希望。他下意识地摸出怀表,表盖已被弹片打得凹瘪变形,指针指向了酉时。第九天,就这样在战火的洗礼中过去了,而距离胜利,还有漫长的三十一天。
夜色渐深,如同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地覆盖了整个鹰嘴崖。月光洒在崖壁上,给这原本狰狞的崖壁披上了一层银纱,使其看起来多了几分柔和。然而,那呼啸的风声在山谷间回荡,如鬼哭狼嚎般令人毛骨悚然,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山间偶尔传来几声虫鸣,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在为这片土地发出最后的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