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川魂重铸抗日风云录 > 第136章 宜昌烽烟(二)

第136章 宜昌烽烟(二)(2 / 2)

与此同时,防空警报凄厉地哀号起来,那声音犹如重锤,狠狠撞击着每个人的心,仿佛在向人们宣告着危险的降临。(警报声在城市的上空回荡,尖锐而又刺耳,仿佛是这座城市在痛苦地呻吟 )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卢作孚不经意间将目光投向江岸,只见一支别样的队伍,如同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肃然列阵。

那正是三百川军士兵,他们身姿挺拔如松,肩扛捷克式轻机枪,眼神中透着视死如归的决绝,仿佛在向侵略者怒声宣告:“此乃吾土,尔等休得张狂!”

队伍前方,杨森司令屹立如山,他的身影饱经战火洗礼,愈发坚毅沉稳。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沟壑,头上那道醒目的弹疤,恰似一枚荣耀的勋章,诉说着往昔征战的传奇。

“卢先生看好了!”杨森一声怒吼,声若洪钟,仿若要冲破这压抑的阴霾,响彻整个宜昌城。随着他有力的手势挥动,恰似奏响了一曲壮烈激昂的战歌,机枪群齐声怒吼,火舌从枪口中疯狂喷出,如一条条愤怒的火龙,向着敌机肆虐而去。

曳光弹如流星般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火网,直扑向那嚣张肆虐的敌机。(机枪声震耳欲聋,火光照亮了整个江岸,战士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敌人的愤怒与仇恨 )

最前方的鬼子战机,如被击中要害的恶鸟,左翼瞬间中弹,冒出滚滚黑烟,机身剧烈颤抖,好似风中残烛,摇摇欲坠。它歪歪斜斜地朝着江心坠去,在江面上激起巨大的水花,那声响仿若对侵略者的愤怒咆哮,宣泄着无尽的愤懑。(水花冲天而起,如同一个巨大的水柱,仿佛在向侵略者发出最后的警告 )

卢作孚目光敏锐,他注意到,许多机枪手为了能更精准地打击敌机,枪口毅然决然地朝上仰着,枪管因持续猛烈的射击,被高温炙烤得发红,好似即将融化的烙铁。

然而,那些川军机枪手们,仿佛浑然不觉,依旧坚定地扣动扳机,眼神中只有对敌人的无尽仇恨和保卫家国的坚定信念。

汗水顺着他们坚毅的脸庞滑落,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与这片饱受战火的土地融为一体。(机枪手们的双手因长时间握住发烫的枪管而被灼伤,但他们却没有丝毫退缩的意思,仿佛这伤痛是他们荣耀的标志 )

战况愈发激烈,局势紧张到了极点,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硝烟与死亡气息。只见有士兵,如猛虎般勇猛无畏,抱着迫击炮筒,奋不顾身地冲上高处。他们的身姿在战火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伟岸,恰似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当敌机第三次如饿狼般俯冲而下时,炮手们毫无惧色,他们紧咬牙关,腮帮子鼓起,眼神中闪烁着决然的光芒,毅然将炮弹直接射向低空掠过的敌机。

那炮弹带着川军的怒火与仇恨,如流星般直扑敌机。(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带着尖锐的呼啸声,向着敌机飞去,仿佛要将敌人彻底毁灭 )

“轰!”一声巨响,如同天地崩塌,一架“九六式”被精准击中油箱,刹那间,火光冲天,橘红色的火焰裹挟着黑色的浓烟,在江面上炸成一个巨大的火球。那爆炸产生的气浪,如汹涌的波涛,向四周扩散开来,震得人耳膜生疼。

敌机的残骸如流星般坠落,飞行员的降落伞还未来得及完全张开,便被密集的弹雨打成筛子,像一只折翼的鸟,坠入滚滚江水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江面层层涟漪。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卢作孚的目光被一个年轻士兵深深吸引。那士兵单膝跪地,手中紧握着莫辛纳甘步枪,如同一座坚毅的雕像,向着天空不断射击。

他的右肩,早已被步枪强大的后坐力震得血肉模糊,鲜血如泉涌般汩汩流出,将他那身破旧的军装染得通红。然而,他仿佛感受不到丝毫疼痛,只是机械而又坚定地重复着装弹、射击的动作。

他的眼神中透着一股执着,那是对侵略者的仇恨,对保卫家园的渴望。他的口中还不时喊着川渝方言的杀敌口号,那声音虽已沙哑,却充满力量。

突然,一颗罪恶的炸弹如恶魔般从天而降,在他身旁轰然炸开。一瞬间,火光四射,土石飞溅,巨大的冲击力将他的躯体无情地撕成碎片。

卢作孚目睹这一幕,心中一阵剧痛,眼眶不禁湿润。那年轻士兵的身影,如同烙印般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底,成为了这场残酷战争中,川军英勇无畏的永恒象征。

卢先生一边紧盯着战场上的局势,一边指挥着民生油轮,开足马力,汽笛声响彻川江。

那汽笛声,仿佛是对侵略者的宣战,又似对川军勇士的鼓舞。油轮在炮火中来回疾驰,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如同一条灵动的蛟龙。(油轮在江面上破浪前行,船身周围溅起高高的水花,汽笛声在江面上回荡,仿佛在为战士们助威呐喊 )

卢作孚站在驾驶舱内,身姿挺拔,镇定自若,指挥若定。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将一船又一船物资运抵重庆的重任,这每一艘船,每一批物资,都是民族工业复兴的希望,都是抗战胜利的曙光。

江面上,炮火纷飞,弹片横飞,溅起的水花如注。民生油轮在波涛中起伏,却从未有过丝毫退缩。船员们在卢作孚的带领下,各司其职,毫不畏惧。

有的船员双手紧握着操控杆,目光专注,额头满是汗珠,全力操控着船只躲避着炸弹掀起的巨浪;有的船员则拼尽全力地搬运着物资,哪怕汗水湿透了衣衫,累得气喘吁吁,也没有半句怨言 )

有的船员操控着船只躲避着炸弹掀起的巨浪,有的船员则紧张地搬运着物资,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却无人有半句怨言。(船员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的神情,他们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再苦再累也值得 )

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每一个川军士兵都在用自己的生命,书写着对家国的忠诚。他们心怀为国为民之念,不惜舍身忘死,以血肉之躯共赴国难。

他们的热血,洒在宜昌的每一寸土地上,浇灌着民族不屈的精神之花。(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大地,那土地仿佛也被他们的精神所感染,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不屈 )

而卢作孚和他的民生油轮,以及那些同样舍生忘死的船员们,也成为了这场壮丽史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保卫家国的大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共同为中华民族撑起那不屈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