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七年夏,华夏大地正深陷于日寇铁蹄肆意践踏的水深火热之中,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日军既已攻陷马当要塞,此刻,那如饿鹰般贪婪且凶狠的目光,已恶狠狠地锁定了湖口。
湖口,屹立于长江之畔,宛如镶嵌在华夏大地这卷壮丽山河图中的一颗关键明珠,于武汉而言,恰似一道坚不可摧的天然屏障。
它北扼长江,浩荡长江水自此奔腾而过,水势汹涌澎湃,似千军万马在咆哮嘶鸣。长江犹如一条巨龙,自天际蜿蜒而来,在湖口处陡然收束,两岸山势对峙,峻峭挺拔,山峰连绵起伏,仿佛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这方水域。
湖口向南,则与鄱阳湖紧紧相连。鄱阳湖浩渺无垠,水天相接处,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每当微风拂过,湖面便涌起层层涟漪,恰似无数碎银在闪烁。这片大湖宛如一颗温润的碧玉,与长江相得益彰。
从湖口顺流而下,径直朝着武汉的方向延伸。武汉,作为华中重镇,犹如一座宏伟的堡垒。而湖口就处在武汉的前哨位置,恰似武汉的咽喉要地。
一旦湖口有失,长江航道便如敞开的大门,日军的舰船便能沿着长江毫无阻碍地直逼武汉,届时,武汉这座九省通衢之地,将直面日寇的兵锋,其繁华与安宁必将遭受无情的践踏,整个华中地区的局势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境。
第 9 战区司令长官部内,气氛凝重得仿若实质,铅云般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心头。厅中诸将面色如铁,神色严峻,军令传递之人往来匆匆,脚步急促,一道道十万火急的调令,如纷纷扬扬的雪花般,迅速而密集地传至各处。
川军第 43 军 26 师师长刘雨卿,彼时正在营中全神贯注地督率部队演练。但见他身着戎装,身姿挺拔似苍松傲立,目光锐利如鹰隼,紧紧盯着训练场上的士兵。
手中马鞭不时挥动,每一次挥动都伴随着有力的声响,口中声声指令清晰且威严,如洪钟般响彻营地:“动作再利落些!杀!步伐要稳,出枪要快!”士兵们喊声震天,士气高昂,一招一式尽显川军的豪迈与坚韧。
忽有传令兵快马加鞭疾驰而来,未至跟前便飞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高举那加急军令,声音洪亮且急切:“师长,急令!”刘雨卿神色瞬间一凛,神情变得凝重,大步流星上前,急忙展开军令。
目光扫过纸上字迹,面色刹那间凝重如铁铸,心中顿时深知此番所肩负之使命,重若千钧,且前路必定凶险万分。
刘雨卿疾步登上临时搭建的高台,身姿矫健犹如出山猛虎。他目光如炬,仿若两道能穿透人心的利刃,扫视台下一众袍泽。台下将士们虽身着粗布衣衫,质地粗糙且打着补丁,脚踏简陋草鞋,手中枪械大多老旧,枪身磨损痕迹明显,但个个目光炯炯有神,眼中透着一股视死如归的坚毅决然之气。
刘雨卿双手抱拳,向着四方郑重一揖,声若洪钟,慷慨激昂地朗声道:“弟兄们!国难当前,日寇猖獗至极,已占我马当,如今又妄图谋取湖口。
湖口乃长江之要冲,此乃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之关键所在!若湖口有失,武汉必将危在旦夕,我华夏大地恐将再遭日寇铁蹄无情践踏,同胞们必将陷入更深的苦难深渊!咱川军此番前去,定要将那小鬼子牢牢挡住,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亦绝不退缩半步,宁死不屈,绝不能让其阴谋得逞!”
台下一名年轻士兵,血气方刚,英气勃勃,将手中长枪奋力一举,枪尖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振臂高呼:“师长,咱不怕!小鬼子若敢来,来一个,咱便杀他一个!来一双,咱便灭他一双!定叫他们有来无回,葬身此地,让他们知道咱川军的厉害!”声音清脆响亮,透着无畏的勇气与坚定的决心。
“对!咱川军儿郎,哪个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绝无一个孬种!定叫小鬼子晓得咱川军的厉害!杀鬼子,保家国!”“为了国家,拼了!”众人纷纷响应,声浪如雷,直冲云霄,那气势,仿若能将这漫天乌云瞬间冲破,展现出川军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豪迈气概。
刘雨卿望着这群满怀热血的弟兄,心中涌起一股热流,感动之情溢于言表。他眼眶微微泛红,目光中满是欣慰与坚定,双手用力一挥,高声道:“好!好一群英勇无畏的好男儿!咱即刻出发,定要让小鬼子晓得,咱川军绝非他们所能随意欺辱之辈!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让他们为自己的恶行付出惨痛代价!”
于是乎,26 师当即便匆忙整队开拔。一时间,尘土飞扬,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而行,步伐匆匆,似有一股无形且强大的力量在催促。士兵们脚步坚定有力,每一步都踏得坚实,脸上带着视死如归的神情,向着湖口方向疾行。队伍中,军旗猎猎作响,仿佛在为他们鼓舞助威,那鲜艳的军旗在风中肆意飘扬,宛如一团燃烧的火焰,激励着每一位战士的斗志。
然而,当部队赶至湖口附近,那先行渡河的先头部队,竟与日军的侦察小队猝然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