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雾锁罗山(2 / 2)

就在这时,东南角枪声大作,一队日军押着数十百姓缓缓走来。为首军官举着刀,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支那军人,投降还是看着他们死?”曾苏元望着那一张张惊恐的面容,颤抖的手触到怀中婴儿的啼哭,那粉嫩的小脸让他想起远在四川的女儿。

刀光晃过的瞬间,曾苏元猛地挣开张振海,踉跄着走向日军。他将断枪插在地上,缓缓解开衣襟,露出胸前残破的玉佩。“认得这玉吗?”他惨笑着,笑声中带着无尽的悲愤,“三年前你父亲在南京留下的。这笔血债,今天该还了!”

随着手榴弹炸响的火光冲天而起,曾苏元仿佛看见邓锡侯策马而来,身后无数袍哥弟兄齐声高唱《将军令》。那歌声如巴山夜雨般滂沱,如长江大河般奔涌,在血色残阳中化作永恒,激励着每一个川军将士为了家国,奋勇抗争,永不屈服。

火光冲天,气浪滚滚,将周围的一切都卷入了炽热的风暴之中。那爆炸的巨响,仿佛要将天地都撕裂开来,在这巨响中,曾苏元的身影被光芒所笼罩,却依旧坚定如山。

日军军官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震得有些踉跄,脸上的狰狞笑容瞬间凝固,转而露出一丝慌乱。但很快,他便强自镇定下来,挥舞着军刀,对着身后的日军士兵大声呼喝,试图重新组织起进攻的态势。

曾苏元趁着这短暂的混乱,猛地冲向日军。他身上虽已多处负伤,脚步踉跄,但眼神中的决然却丝毫不减。半截铁枪在他手中化作一道凌厉的寒光,每一次挥动,都带着拼死的力量,向着日军人群中刺去。

一名日军士兵端着刺刀冲了上来,试图阻拦曾苏元。曾苏元身形一闪,巧妙地避开刺刀,顺势用枪杆狠狠砸在那士兵的头上,只听得一声闷哼,那士兵便如断线风筝般飞了出去。

然而,日军如潮水般涌来,将曾苏元团团围住。他左突右冲,身上又添了几道伤口,但他依旧没有丝毫退缩之意。此刻的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多杀几个鬼子,为死去的弟兄们报仇,为被押的百姓争取生机。

张振海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他怒目圆睁,手中长刀挥舞得虎虎生风,带着身边的川军弟兄们,不顾一切地向着曾苏元的方向杀去,试图为师长解围。“弟兄们,跟我冲!不能让师长一个人在那儿拼命!”张振海吼声如雷,每一刀都带着对敌人的满腔怒火。

那些被押的百姓们,眼中虽充满恐惧,但看到曾苏元等人拼死战斗,心中也燃起了一股勇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挣脱开日军的束缚,捡起地上的一块石头,用尽全身力气砸向一名日军士兵。“狗日的小鬼子,拿命来!”老者的怒吼声中,带着对侵略者的无尽仇恨。

其他百姓见状,也纷纷效仿,有的拿起身边的木棍,有的用牙齿咬,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整个场面陷入了一片混乱,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

在这混乱之中,曾苏元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惨烈的近身肉搏。他的身上已被鲜血染红,体力也渐渐不支,但他依旧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与敌人战斗着。突然,一名日军从背后偷袭,刺刀狠狠刺向曾苏元。张振海眼尖,大喝一声:“师长小心!”他不顾一切地冲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那致命的一击。

“振海!”曾苏元悲呼一声,心中一阵剧痛。他转身抱住张振海,只见张振海嘴角溢血,却强挤出一丝笑容:“师长……别管我……杀鬼子……”话未说完,便闭上了双眼。

曾苏元悲愤交加,仰天大吼:“小鬼子,我跟你们拼了!”他抱起张振海的长刀,如疯虎般冲入日军人群,刀光闪烁,鲜血飞溅,日军在他的疯狂攻击下,竟一时有些慌乱。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众人望去,只见一队身着川军军装的士兵如猛虎般杀来,为首的正是邓锡侯。原来,邓锡侯得知正街战况危急,亲自率领援军赶来。

“弟兄们,杀!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邓锡侯挥舞着手中的大刀,一马当先冲入敌阵。川军将士们如潮水般涌来,与日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在邓锡侯的带领下,川军士气大振,日军渐渐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曾苏元望着邓锡侯,眼中满是感激与欣慰,他强撑着身体,举起手中染血的长刀,高呼:“川军万岁!”

随着最后一名日军被消灭,战场上渐渐恢复了平静。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土地上,将一切都染成了血红色。曾苏元望着眼前的惨状,心中感慨万千。邓锡侯走上前,紧紧握住曾苏元的手:“苏元,好样的!你和弟兄们都是川军的骄傲!”

曾苏元微微点头,看着身边牺牲的袍泽,眼中含泪:“司令,弟兄们用生命守住了罗山,可他们……”邓锡侯拍了拍曾苏元的肩膀:“他们的牺牲不会白费,他们的英名将永远铭刻在川军的历史上,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