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主角的“登场(2 / 2)

林枫抬头看他,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在刑侦工作中,我们必须保持客观。感情会影响判断,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但完全摒弃感情,会不会让我们错过一些重要的东西?”沈砚反问,“比如受害者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恐惧、希望和执着?”

林枫微微一笑:“那是小说家和心理学家关心的问题。我们的职责是找出凶手,将其绳之以法。”

说完,他拿起笔记本,离开了会议室。

沈砚独自站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看着白板上陈默的照片。在那张照片旁边,林枫已经贴上了林晓雯和李俊的照片,用红线将它们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冰冷的案件关系图。

在这些图表和分析中,陈默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被分解了。他的执着成了性格缺陷,他的勇气成了鲁莽行为,他的死亡成了破案的关键一环。

但沈砚知道,真相远不止如此。

他回到自己的工位,打开电脑,调出陈默生前最后几天访问过的所有档案记录。系统显示,在遇害前一天,陈默曾访问过一份被封存的旧案档案——1998年的“七星岗连环失踪案”。

沈砚尝试访问这份档案,却弹出了权限不足的提示。这是不寻常的,以他的权限,应该可以访问大部分案件档案。

他记下档案编号,起身走向档案室。年长的档案管理员正在整理文件,看到沈砚后点了点头。

“我想调阅这份档案。”沈砚将编号递给管理员。

管理员看了一眼,皱起眉头:“这份档案是封存状态,需要王队亲自批准才能查阅。”

“为什么被封存?”沈砚问。

管理员压低声音:“听说当年经办这个案子的警察,后来都遭遇了不测。局里决定封存档案,停止调查。”

沈砚感到后背一阵发凉。这绝不是巧合。

“陈默侦探前几天调阅过这份档案,是吗?”沈砚问。

管理员犹豫了一下,点点头:“是的,他拿着王队的特批来的。说起来,他那天的状态很奇怪,看完档案后脸色苍白,问我是否相信世界上有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

这句话与陈默那晚的表现完全吻合。他一定是发现了什么,某种让他决定独自前往仓库的关键线索。

沈砚离开档案室,心中有了新的计划。如果正规途径无法获取信息,他必须另辟蹊径。

当天晚上,等到大部分同事下班后,沈砚再次来到档案室。凭借系统赋予的“路人甲”能力,他轻易地避开了值班人员,进入了档案库房。

找到“七星岗连环失踪案”的档案柜后,沈砚发现它被一道密码锁锁着。但这难不倒他,系统提供的能量感知能力让他能“感受”到锁芯内部的结构。几分钟后,锁应声而开。

档案很厚,封面已经泛黄。沈砚翻开第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现场照片——一个荒凉的山坡上,画着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符号。

“鬼印”。

继续翻看,沈砚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这个1998年的案件中,共有七人失踪,每个人的失踪地点都发现了这个符号。当时负责案件的警官在调查笔记中写道:

“所有证据都指向超自然力量。目击者描述看到‘黑影’将受害者拖入地下。上级命令停止调查,封存所有资料。”

在档案的最后一页,沈砚看到了调查警官的名单。其中一个人的名字让他浑身冰凉——

陈建国,陈默的父亲。

原来如此。陈默不只是随机成为祭品,他是被刻意选中的。这个跨越二十多年的阴谋,早在他父亲死亡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沈砚继续翻阅,在档案的夹层中发现了一页手写笔记,笔迹与陈默相似:

“父亲是对的,它们确实存在。七星岗的仪式只是开始,现在它们回来了。林晓雯是第一个,我是第二个,还有第三个...必须阻止它们,在月圆之夜之前。”

笔记的日期是陈默遇害前一天。

沈砚感到一阵心悸。陈默早知道自己是目标,却依然选择了前进。这不是鲁莽,而是牺牲。

将档案恢复原状后,沈砚离开档案室。走廊上的时钟指向晚上十一点,大部分办公室已经熄灯,只有重案组的办公室还亮着几盏灯。

沈砚走过去,看到林枫独自站在白板前,上面已经画满了复杂的案件关系图和心理分析图。在图的中心,是陈默的照片,旁边标注着“受害者二号——因执着落入陷阱”。

这一刻,沈砚深刻理解了这个世界的不公。在主角的叙事中,配角的牺牲只是推进剧情的工具;他们的勇气被解读为鲁莽,他们的执着被理解为偏执,他们的死亡被简化为案例。

但沈砚不会让陈默的价值被如此埋没。

他回到自己的工位,打开陈默留下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在陈默的笔记

“你不会被遗忘。你的执着不是缺陷,而是照亮真相的光芒。我将完成你未竟的事业。”

窗外,一轮圆月悬挂在夜空中,散发着清冷的光辉。

月圆之夜即将到来,而第三个祭品,还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命运。

但沈砚知道,他必须在那之前揭开所有的真相。

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证明一件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应该生来就是配角,每个人的生命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即使这个世界的主角,也无法否认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