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前辈陈默(2 / 2)

陈默摇头:“记录显示她半年前辞职了,联系方式也失效了。”

又是一条中断的线索。沈砚注意到陈默的拳头微微握紧,显露出他的挫败感。

“陈哥,你为什么对李俊的案子这么执着?”在回警局的路上,沈砚终于问出这个问题。

陈默沉默了很久,久到沈砚以为他不会回答了。

“我父亲也是个警察。”陈默突然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沉重,“二十年前,他负责的一个案子里也出现了那个符号。那之后不久,他就因‘意外’殉职了。”

沈砚屏住呼吸。这是他没预料到的剧情发展。

“官方报告说是车祸,但我一直不相信。”陈默的眼神变得遥远,“我选择当警察,一部分原因就是想查清父亲死亡的真相。而李俊案,是这些年来我遇到的第一个与父亲案件有相似之处的案子。”

沈砚终于明白了陈默的动机。这不是简单的职业责任感,而是深植于个人历史的执念。在原剧情中,这种执念很可能将他引向了死亡。

“您觉得这些案子之间有联系?”

陈默苦笑:“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疯狂,但我相信这些带有‘鬼印’的案子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真相。而我,一定要找到它。”

这一刻,沈砚在陈默眼中看到的不仅是刑警的坚定,还有一种近乎悲壮的决心。他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在原剧情中,陈默会成为第一个牺牲者——他太接近真相,而又太过孤独地追寻它。

***

回到警局已是下午三点。沈砚跟着陈默走进办公室,发现气氛不同寻常。

“特别顾问来了。”一个警员低声对陈默说,“王队请来的,在会议室。”

透过会议室的玻璃墙,沈砚看到一个年轻男子正在和白板上的案件信息。他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熨帖的西装,举止从容自信,与周围疲惫的刑警形成鲜明对比。

“那是林枫,有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协助过多个省市破获疑难案件。”陈默语气平淡,但沈砚能听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抵触。

这时王振雄走出会议室,看到陈默和沈砚,招招手让他们过来。

“陈默,小沈,这是林枫林教授,局里特地请来协助破案的专家。”王振雄介绍道,“林教授,这是陈默侦探和他的搭档沈砚,他们负责林晓雯案的现场勘查和走访工作。”

林枫转身,微笑着伸出手:“幸会,我读过两位整理的案件报告,非常详尽。”

他的目光在陈默脸上多停留了一秒,沈砚敏锐地捕捉到那一闪而过的评估意味。这就是原世界的主角,那个将会把陈默的死亡仅仅视为“关键线索”的天才侦探。

“林教授有什么发现吗?”陈默公事公办地问。

林枫转向白板:“我认为这是一起精心策划的仪式性杀人案。凶手很可能迷信某种邪教思想,通过特定的杀人仪式来满足心理需求。现场的符号、尸体的摆放方式,都符合仪式性犯罪的特征。”

“那密室状态怎么解释?还有邻居听到的争吵声?”陈默追问。

“密室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制造,至于争吵声...”林枫微微一笑,“可能是录音,也可能是凶手故意制造的假象。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被这些表面现象迷惑,而应该聚焦于凶手的心理画像。”

沈砚静静观察着这一幕。林枫的分析听起来合理,却完全忽略了案件中的超自然元素。这是典型的主角视角——理性、科学,拒绝接受超出认知范围的可能性。

而陈默,正因为愿意正视那些不可解释的异常,才更接近真相,却也更加危险。

“陈侦探似乎对我的分析有不同看法?”林枫注意到陈默不以为然的表情。

陈默深吸一口气:“我只是认为,这个案子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它让我想起三年前的李俊案,以及更早的一些悬案。”

林枫挑眉:“陈侦探,破案最忌讳的就是先入为主。每个案子都是独立的,过度联想只会误导调查方向。”

气氛一时有些僵硬。王振雄及时插话:“好了,大家都是为了破案。林教授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向,陈默的经验也值得参考。现在,我要你们合作,不是对立。”

会议结束后,陈默一言不发地回到工位,开始整理走访记录。沈砚坐在他对面,默默观察着这位前辈。

陈默不是林枫那种光芒四射的天才,他破案靠的是勤奋和直觉。他的工位上贴满了便签,上面记录着各种案件细节和待办事项。他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字迹工整,显示出一个刑警的严谨与执着。

“你觉得我太固执了吗?”陈默突然问,眼睛仍盯着电脑屏幕。

沈砚想了想,回答:“我觉得您愿意考虑各种可能性,这是好侦探的品质。”

陈默终于抬起头,露出一丝疲惫的微笑:“你知道吗,在我父亲的笔记里,他写道:‘真正的侦探不仅要有怀疑一切的精神,还要有接受一切的勇气。’这些年,我一直记着这句话。”

接受一切的勇气。沈砚忽然明白了,陈默的悲剧不在于他的能力不足,而在于他看得太清楚,在这个以理性为主导的世界里,承认超自然的存在需要极大的勇气,而这种勇气往往不被理解,甚至被排斥。

下班时分,陈默还在加班整理材料。沈砚本可以离开,却选择留下来帮忙。

“你不必陪着我熬。”陈默说。

“我想多学点东西,陈哥。”沈砚回答,这并非完全是谎言。

晚上九点,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陈默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旧相框,里面是一张泛黄的照片——一个穿着警服的中年男子和一个少年的合影。

“这是我父亲和我,拍完这张照片后三个月,他就去世了。”陈默轻声说,“他曾经告诉我,世界上有些真相,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值得追寻。”

沈砚注视着照片中那个目光坚定的警察,忽然意识到,陈默的命运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注定。他不是偶然的牺牲品,而是自愿走上这条危险道路的追寻者。

“您觉得林晓雯和李俊的案子,与您父亲的案子有关联吗?”沈砚问。

陈默沉默良久,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旧笔记本,封面上没有任何标识。

“这是我父亲留下的笔记,我一直不敢完全翻开。”陈默抚摸着笔记本的封面,“但昨天,在看到林晓雯胸口的符号后,我回家翻看了它。”

他翻开笔记本的某一页,推到沈砚面前。那一页上,手绘着一个符号——与林晓雯和李俊案中的符号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在细节上略有不同。

笔记下方有一行小字:“它们回来了,必须阻止仪式,否则会有更多人牺牲。”

沈砚感到心脏猛地一跳。原来陈默知道的远比表面上多,他一直在暗中调查,独自承担着这个沉重的秘密。

“陈哥,如果您需要帮助...”沈砚谨慎地开口。

陈默摇摇头,合上笔记本:“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你还年轻,小沈,没必要卷进这些...复杂的事情里。”

这话语中的保护意味让沈砚感到一阵复杂的情感。陈默明知前方危险,却选择独自面对,甚至试图保护他这个“新人”。这种无私,在原剧情中却只换来了一个“因鲁莽而牺牲”的评价。

沈砚看着陈默将笔记本收回抽屉,眼神坚定而平静。这位前辈或许不算聪明,或许太过耿直,但他有着这个扭曲世界里最珍贵的品质——对真相的执着和对责任的担当。

窗外,夜色深沉。沈砚知道,距离陈默的死亡又近了一天。

但他不再是原剧情中那个无能为力的新人搭档。他是沈砚,是穿越万千世界的救赎者。

而救赎,有时候不仅仅意味着改变结局,更意味着让一个灵魂的价值被看见,被铭记——无论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