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高光时刻(2 / 2)

随着故事的推进,她开始引入“素纨”品牌的核心理念——“汲取传统智慧,诠释当代生活”。她展示了母亲设计稿中的经典元素,并结合身上的立领上衣,详细解构了其如何与现代极简主义设计语言相融合。她从面料的选择讲起,讲述了寻找那种兼具肌理感、垂坠感和亲肤性亚麻的曲折过程,甚至坦诚地分享了初期因为不懂行而遇到的坑。

然后,她谈到了工艺。她重点介绍了那枚独特的盘扣,讲述了其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手工盘扣技艺,以及为了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和穿着舒适度,与美院工坊的师生们进行了多少次尝试和修改。她展示了打样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样品照片,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一件衣服从图纸到成衣所经历的精细打磨。

“很多人问,一件简单的上衣,为什么定价似乎不菲?”苏晚晴话锋一转,直面了这个敏感问题。她没有回避,而是再次引用了危机公关时使用过的成本明细结构图,坦诚地公示了从顶级亚麻面料、手工盘扣制作、精细加工缝制到包装物流的每一项核心成本。

“我们坚持使用这样的面料和工艺,不是因为它们昂贵,而是因为它们能最好地呈现设计的灵魂,能确保穿着的亲肤体验,并且,它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她的语气坚定而真诚,“‘素纨’希望打造的,不是快速消费的时尚,而是可以陪伴您很久的、充满情感温度的衣物。”

这番话,不仅解释了定价,更升华了品牌价值,赢得了台下不少注重品质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听众的认同。

在演讲的最后,苏晚晴的目光再次变得柔和而深远,她看向幕布上母亲年轻时的照片(那是她特意找出来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但更多的是力量:

“创立‘素纨’,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创业。它是我与母亲跨越时空的对话,是我在破碎之后,拾起她留下的精神火种,为自己,也为所有在困境中依然渴望美好的女性,点燃的一盏灯。它提醒我,也希望能提醒每一位——**我们的价值,从不依附于任何他人或过往,它源于我们内心对美好的坚守,以及亲手创造未来的勇气。**”

话音刚落,短暂的寂静之后,台下爆发出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是为她精彩的产品讲解,更是为她所展现出的真诚、坚韧和清晰的品牌思考。灯光下,她站在那里,身姿挺拔,眼神明亮,周身仿佛散发着一种由内而外的光芒。那个曾经依偎在顾宸宇身边、或是沉浸在家族破产阴霾中的苏晚晴,已然脱胎换骨,初现一位独立、自信、有思想、有担当的女企业家的锋芒。

随后的自由提问环节,她也应对得从容不迫。有记者尖锐地问及之前的舆论风波,她没有回避,而是坦然回应:“那场风波,让我们经历了不必要的困扰,但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素纨’必须用产品和行动说话。时间会证明一切,而我们,专注于创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价值。” 巧妙地将负面问题转化为了对品牌核心的再次强调。

也有观众问到未来的规划,她没有画不切实际的大饼,而是务实地说:“下一步,我们会专注于做好这第一款产品,倾听市场的反馈,稳步积累我们的核心用户。‘素纨’希望走得更远,所以每一步都必须走得扎实。”

她的每一个回答,都逻辑清晰,态度诚恳,既展现了抱负,又不失稳重。

分享会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活动结束后,许多观众涌上台前,近距离观看样衣,与苏晚晴交流,表达对品牌的喜爱和支持。预订登记本上,写下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和联系方式。那三十件精心准备的样衣,几乎被预订一空。

苏晚晴忙碌地应对着热情的观众,脸颊因兴奋而泛着红晕,但眼神依旧保持着清明和礼貌。在间隙中,她的目光下意识地再次投向那个角落。

座位上,已经空无一人。

沈砚不知何时,已经悄然离开,就如同他悄然到来一样。

心中掠过一丝淡淡的失落,但随即被更汹涌的成就感和释然所取代。他来了,他看到了,他确认了。这就足够了。他不需要在场听到任何感谢,他的支持,从来都是这样无声而坚定,存在于她每一个需要力量的关键时刻。

人群渐渐散去,书店恢复了宁静。苏晚晴独自站在展台旁,看着那件在灯光下依旧熠熠生辉的立领上衣,心中百感交集。这一刻的荣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煎熬、挣扎、学习和坚持。是沈砚一次次的引导和点拨,是赵志成毫无保留的专业支持,是母亲留下的精神遗产,也是她自己那颗不甘沉沦、拼命向上的心。

她伸出手,轻轻触摸着那枚精致的盘扣,冰凉的触感下,仿佛能感受到其内蕴含的、历经锤炼的温润力量。

今天,是她苏晚晴的“高光时刻”,也是“素纨”品牌正式启航的鸣枪时刻。她站在了聚光灯下,用自己的力量,赢得了属于她的掌声和认可。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她知道,前路依然漫长,挑战只会更多。顾宸宇的阴影并未散去,市场的残酷竞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然而,经历了这一切的她,已经不再恐惧。她的翅膀,在一次次的逆风飞翔中,已经变得足够坚韧,可以承载着她,以及她的“素纨”,飞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雏鹰,终于在这一刻,真正展开了她的翅膀,迎向了那片属于她的、广阔无垠的天空。而那个在台下默默注视、在她起飞前默默助推的身影,将永远是她内心深处,最坚实、最温暖的后盾与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