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笨拙的“投喂”(2 / 2)

很好。沈砚在心中默然评价。种子已经成功埋下,并且开始从这片干涸贫瘠的心田里,吸收那一点点来之不易的水分和养料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开始。

第二天清晨,沉默的接送照常进行。

当林小雨拖着依旧有些沉重的步伐走出家门时,发现林砚已经如同往常一样,等在了楼下那棵老槐树的阴影里,嘴里叼着半截香烟,烟雾模糊了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他脚边放着昨天赢来的那箱能量饮料。看到她下来,他什么也没说,甚至没有多余的眼神交流,只是随手从箱子里拿出一瓶冰凉的、瓶身凝结着细小水珠的饮料,动作依旧算不上温柔地递到她面前。

依旧是那副“爱要不要,不要拉倒”的架势,仿佛递过去的不是一瓶饮料,而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物品。

林小雨看着那瓶包装花哨、在她看来属于“另一个世界”的饮料,犹豫了。有了昨天威化饼的经验,她清楚地知道,直接的拒绝很可能会立刻招来哥哥更不耐烦、甚至更凶恶的呵斥。而且……清晨起来,她确实有些口渴,家里并没有准备清晨饮用的温水或牛奶。

她迟疑地、慢慢地伸出手,接过了那瓶饮料。冰凉的触感瞬间从掌心蔓延开,刺激着她的神经。

林砚见她接过,便像是完成了任务,随手将烟头摁灭在树干上,转身,迈开步子开始往前走,没有丝毫等待的意思。

林小雨拿着那瓶冰凉的能量饮料,像捧着一个易碎品,又像是握着一块冰。她低头看着上面陌生的商标和复杂的成分说明,亦步亦趋地跟在哥哥身后。走了几步,她偷偷地用校服袖子擦了擦瓶身上的水珠,然后小心翼翼地拧开瓶盖,凑到嘴边,极其小口地尝了一下。带着气泡的、酸甜中略带苦涩的冰凉液体滑过干燥的喉咙,是一种完全陌生的、有些刺激却又莫名让人精神一振的口感。她忍不住,又稍微大胆地喝了一小口。

这一次,她没有再试图将东西藏起来,而是就这样拿在手里。冰凉的瓶身渐渐被她的掌心焐热,留下湿润的痕迹。走在哥哥身后,喝着这瓶来源存疑、带着“战利品”属性的饮料,一种极其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感觉在她荒芜的心底悄悄滋生。这种感觉……似乎,并不坏。甚至,有那么一丝丝……被照顾到的错觉?

傍晚放学时,相似的场景再次上演。林砚不知又从哪个口袋里(或者是从那袋尚未消耗完的零食里预留的),掏出一小包真空包装的牛肉干,依旧是那般不由分说地塞到她手里。这一次,林小雨身体的本能抗拒几乎微不可察,她只是顿了顿,手指蜷缩了一下,便默默地接了过来,紧紧攥在手心,指节甚至因为用力而有些发白。

回家的路上,她偷偷剥开那层密封的包装纸,一股咸香浓郁的肉味瞬间逸散出来。她将那块深褐色、纹理分明的牛肉干放进嘴里,慢慢地、用力地咀嚼着。扎实的肉质,富有嚼劲的口感,咸香中带着一丝回甘的滋味在口腔里弥漫开来,带来一种不同于巧克力威化的、更为实在和满足的饱腹感。她一边咀嚼,一边望着前面哥哥那个随着步伐微微晃动的背影,看着他后颈上短短的发茬,以及衣领处若隐若现的旧伤痕,心里那层厚重坚硬的冰壳,仿佛被这微不足道却持续不断的热量,撬开了一道更为清晰的裂缝。

第三天,他塞给她的是一小盒包装极其精致、印着优雅外文的牛奶巧克力。

第四天,则换成了一包看起来酥脆可口、散发着诱人香气的薯片。

…“投喂”行为开始变得规律化、日常化,成了继“雷打不动的沉默接送”之外,另一项固定在兄妹二人之间、心照不宣的奇特仪式。给予的东西各不相同,有时是饮品,有时是零食,但它们都共同具备一个特征——明显的“非日常”属性,与这个家庭节俭甚至有些拮据的生活水准格格不入。并且,每一次的给予,都毫无例外地伴随着林砚那副“顺手为之”、“打发麻烦”、“极不耐烦”的态度。他从不问她“好不好吃”, “喜不喜欢”,也从不评价她接受时的反应,仿佛这只是他处理自身多余物品的一种固定流程,与她的感受无关。

而林小雨,在这场无声的、持续的“投喂”实验中,内心经历了一场缓慢而深刻的变革。她从一开始的惊恐抗拒、疑虑不安,到后来的迟疑接受、被动顺应,再到如今,甚至会开始在走近哥哥时,下意识地、连她自己都未曾明确意识到地,用目光去搜寻他的手,或者他可能随手拎着的塑料袋。接受这些“投喂”,不再仅仅是因为恐惧拒绝可能带来的后果,也不再让她感到强烈的不安和罪恶,反而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隐秘的、只存在于他们兄妹二人之间的、无需言说的默契与仪式。这甚至成了她灰暗日常中,一个带着些许异常色彩的、值得暗自期待的环节。

她依然很少主动开口说话,但在每一次接过那些东西时,会极轻极快地从喉咙里挤出一声模糊的“谢谢哥”,声音小得几乎瞬间就被街道的嘈杂或傍晚的风声吞没。而走在前面的林砚,对于这声微弱的感谢,通常是毫无反应,连脚步的节奏都不会有丝毫改变,仿佛真的没有听见,或者根本不在意。

但她能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有什么东西,正在他们之间,以及在她自己的内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改变。一种微弱却持续的热源,正试图温暖她冰封已久的世界。

她开始注意到更多让她心惊的细节。哥哥塞给她的这些零食,虽然看起来完全是随手拈来、毫无章法,但似乎……仔细回想起来,并非是完全盲目的、随机的选择。在她因为临近月考压力巨大、熬夜复习后第二天早晨精神萎靡、呵欠连天时,他递过来的,往往是那箱能量饮料中标注着“提神醒脑”字样的一款;在她体育课跑完那要命的八百米,脸色苍白、嘴唇干裂、浑身虚脱的傍晚,他塞过来的,通常是能快速补充糖分和能量的巧克力威化或那板牛奶巧克力;而在她明显因为父母持续的冷暴力而情绪低落、食欲不振、晚饭几乎没动几口的日子里,他带来的,则往往是能稍微填补肠胃空虚、带来满足感的牛肉干或薯片……

这种隐约的、并不确定的观察与联想,让她心头发酸,鼻腔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感,眼眶也微微发热。她不敢深入去想,这究竟是惊人的巧合,还是哥哥那粗糙恶劣的外表之下,真的隐藏着如此细腻的、在默默观察和留意她状态的用心?这个念头本身,就像一颗投入冰湖的小石子,虽然未能激起滔天巨浪,却足以在她沉寂的心湖里,漾开一圈又一圈温暖的、持续扩散的涟漪。

一天晚上,她像往常一样,躲回那个只属于她的、狭小逼仄的阳台隔间。她没有开灯,就着窗外邻居家透进来和远处路灯混合的微弱光线,蜷缩在旧椅子上,小心翼翼地拆开了哥哥那天给的一小盒曲奇饼干。铁盒打开,散发出浓郁的黄油和奶油的香甜气息。她拿起一块造型精致、烤制得恰到好处的曲奇,小口小口地、极其珍惜地吃着。酥脆的口感在齿间碎裂,浓郁的香气充盈着整个口腔和鼻腔。外面客厅里,隐约传来父母关于这个月水电费又超支的低声抱怨,以及电视机里播放着的、千篇一律的家庭伦理剧的嘈杂对白。

但在这个小小的、昏暗的、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里,嘴里那真切而甜蜜的滋味,仿佛为她短暂地构筑了一个无形的、安全且温暖的结界。她不再像过去那样,带着撕裂般的痛苦去羡慕苏晚晚在阳光下所接受的那些众星捧月般的、光明正大的关爱。她拥有的这份,来自阴影深处,包裹在粗粝、凶恶甚至暴力的外壳之下,带着“脏”的印记和“混”的来源,却如此真实地、不容置疑地、一点一点地,渗透进来,填补着她内心那块巨大的、名为“不被爱”、“不被看见”的、冰冷而空洞的深渊。

走在前面带路的沈砚,无需回头,也能凭借某种超越五感的直觉,清晰地感知到身后那个女孩身上正在发生的、如同春雪消融般缓慢而坚定的变化。她那曾经如同惊弓之鸟般时刻紧绷的气息,正在逐渐变得平稳;曾经拖沓而充满绝望的脚步,变得轻快了些许;甚至,她跟随着他的距离,也在日复一日的“接送”与“投喂”中,在不知不觉间拉近了些,不再总是保持着那种警惕的、随时准备逃离的安全距离。

他知道,这种无声的、持续的、策略性的“滋养”正在稳步生效。它巧妙地绕开了她理智层面可能竖起的防御高墙,直接作用于她长期匮乏的情感内核,用最原始、最直白的方式,一次次地宣告着:你被记得,你被纳入我的视野和庇护范围,哪怕这庇护的方式如此另类,这羽翼之上布满了尖刺与伤痕。

内心的坚冰,并非被一次重锤敲碎,而是在这日复一日、笨拙却滚烫、沉默却坚定的暖意包围中,从边缘开始,悄然地、持续地融化着。裂痕已经出现,并且正在向内里蔓延。

沈砚抬起眼,望向天边那轮正缓缓沉入都市钢筋水泥丛林之后、将云层染成一片混沌橘红色的夕阳,目光沉静如水,深处却仿佛有幽微的星火在闪烁。

冰层已裂,水温渐暖。是时候,准备进行下一步,引导她将投向外界的、充满比较与嫉恨的目光,一点点收回,转向内部,去看见那个被掩埋已久的、真实的自己,去发现她自身存在的、独特的光芒了。他的“表演”,即将进入下一个更为关键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