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没有给林小雨一个眼神。
但林小雨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剩下的路,你自己走。
这是一种粗粝的体贴,一种对她那可怜自尊心的、不着痕迹的维护。他或许不懂少女复杂敏感的心思,但他本能地知道,自己这样的身份,出现在她同学面前,可能会给她带来麻烦。
一股极其复杂的情绪涌上林小雨的心头。是感激?是松了口气?还是对自己刚才那点羞耻心的自责?她分不清。她只是飞快地低下头,用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嗫嚅了一句:“哥……我走了。”
然后,她像逃离什么似的,加快脚步,低着头混入了涌入校门的学生洪流中,甚至不敢回头看一眼。
林砚(沈砚)用眼角的余光,确认那个蓝色的瘦小身影安全地消失在伸缩门后,又停留了片刻,像是在观察校门口是否有潜在的隐患。直到早读课的预备铃声尖锐地响起,校门口变得空旷,他才懒洋洋地直起身,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双手插兜,沿着来时的路,晃晃悠悠地往回走,身影逐渐融入清晨忙碌的市井街巷,仿佛刚才的一切从未发生。
**沈砚的内心策略与观察:**
作为沈砚,他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沉默的接送”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暴露疗法”和行为锚定。林小雨长期处于被欺凌和被忽视的环境中,形成了深刻的“习惯性无助”,认为任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糟糕的境遇。他持续的出现,就是在用行动打破她的这种认知——环境是可以因他的介入而改变的。他将自己与“上下学”这段对林小雨而言充满焦虑的时间绑定。日复一日,他的存在本身就会成为一个安全信号的锚点。只要看到他,她潜意识里就会知道,这段路是安全的。
对于林小雨这样对语言(尤其是来自家人的语言)充满警惕和不信任的个体,行动比言语更有力。沉默可以避免任何可能被误解的讯息,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她的心理压力。他不需要她感激,只需要她习惯并逐渐依赖这种保护。
他始终保持“林砚”的外在行为模式——懒散、不耐烦、沉默。这既能避免ooc(脱离角色),也能让他更好地观察林小雨以及周围环境的细微变化。他注意到她从一开始的极度惶恐和羞耻,到后来脚步略微放松,以及今天早上,她虽然依旧迟疑,但追赶出来的速度明显快了。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
下午放学时,天空堆积起了灰蒙蒙的云层,空气闷热潮湿,预示着可能会有一场雨。
林小雨随着放学的人流走出教学楼,心情比天气更加沉闷。今天数学课的小测验她几乎一道题都没把握,英语老师点名让她朗读课文,她那带着口音和颤抖的发音引来了几声压抑的窃笑,而苏晚晚则因为流畅优美的朗读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一整天,她都在一种持续的挫败感和自我否定中煎熬。
她低着头,快步走向校门,只想尽快逃离这个让她无比自卑的地方。当她习惯性地朝那个报刊亭望去时,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了。
他还在。
依旧靠在那个位置,姿势甚至都和早上差不多,只是嘴里换了一根新的、未点燃的烟。天色阴沉,让他周身那股懒散又带着点阴郁的气质更加明显。他似乎在看街景,又似乎在发呆,与周围喧闹的、充满活力的放学场景格格不入。
但就是这道格格不入的身影,此刻在林小雨眼中,却像混乱世界里一个突兀却稳固的坐标。
他没有食言。他真的来了。
一股强烈的、混杂着委屈和安心的热流冲上她的鼻腔和眼眶。这一天积累的所有压抑和难过,仿佛找到了一个微不足道却真实存在的宣泄口。她死死咬住下唇,用力眨着眼睛,把即将涌出的泪水逼了回去。不能哭,至少不能在这里哭。
她走到他面前,依旧不敢抬头,声音比早上更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哥……放学了。”
林砚闻声,从放空状态中回过神,视线在她低垂的脑袋上停留了不到半秒,然后什么也没说,只是站直身体,转身,迈开了回家的步子。
依旧是那个不远不近的距离。
回家的路,因为天气阴沉而显得比平时更加压抑。林小雨默默跟在后面,看着哥哥晃动的背影,第一次没有过多地去在意周围可能投来的目光。她的心里充斥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感受。哥哥的沉默像一层厚厚的铠甲,隔绝了外界的部分伤害,却也让她无法触及他真实的意图。但这种持续的、不求回报(至少表面如此)的守护,像滴滴答答的雨水,开始缓慢地渗透她心田那坚硬的、干裂的土地。
快到家门口时,几声闷雷从天边滚过,豆大的雨点开始稀疏地砸落下来。
林砚加快了脚步,林小雨也小跑着跟上。
当他们一前一后冲进单元门洞时,雨幕已经变得密集,哗啦啦地笼罩了整个世界。
站在昏暗、潮湿的楼道里,听着外面喧嚣的雨声,林小雨微微喘着气。她看着前面同样因为小跑而气息略显急促的哥哥,他正抬手拍打着t恤上溅到的雨珠。
忽然,林砚像是想起了什么,动作顿了一下。他转过头,第一次在非必要的时候,正眼看了林小雨几秒钟,目光在她有些被雨打湿的头发和肩膀上扫过。
然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极其短暂地皱了下眉,随即又恢复了那副不耐烦的样子,转身继续上楼。
但就是那短暂的一瞥和皱眉,让林小雨的心跳漏了一拍。那里面……似乎有一丝极其微弱的、类似于“关心”的情绪?还是她看错了?
她不敢确定。
然而,那种被人在意的感觉,哪怕只有一瞬间,哪怕可能只是她的错觉,也像一道微光,穿透了她内心厚重的阴霾。
她默默地跟在他身后上楼,听着他钥匙插入锁孔的声音,听着他推开家门时那熟悉的“嘎吱”声。
家,依旧冰冷而压抑。
但这一次,林小雨感觉,自己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是赤裸裸地、毫无防备地踏入这个战场了。她的身上,仿佛披上了一层由沉默和存在编织成的、简陋却无比真实的铠甲。
安全感,这种她人生中极度稀缺的资源,正以一种她从未想象过的方式,由这个她曾经害怕和疏远的哥哥,沉默而坚定地,一点点输送给她。虽然前路依然迷茫,家庭和校园的困境依旧存在,但至少在这一刻,在这雨声如瀑的黄昏,她感受到了一丝前所未有的、笨拙却实在的守护。而这一切,都源于那场沉默的、雷打不动的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