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 > 第256章 唐裔落魄居洛城 子散仆离冷门庭

第256章 唐裔落魄居洛城 子散仆离冷门庭(1 / 2)

洛阳城西的子爵府邸,朱漆大门早已失了往日光泽,门环上的铜绿顺着纹路蔓延,连门前的石狮子都蒙着一层薄灰。李渊坐在正厅的旧木椅上,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粮票,听着院外传来的辽国市井喧闹,浑浊的眼里满是落寞——这府邸是十几年前辽国灭唐后,耶律现给他们父子的“赏赐”,爵位从皇帝贬为子爵,俸禄只够勉强糊口,若不是早年买了些南洋发展公司的股票,恐怕连日常用度都撑不起来。

“父亲,牙行那边回话了,还是不愿意给咱们介绍仆人。”李世民推门进来,青色长衫上沾着尘土,脸上带着难掩的疲惫。家里的三个老仆上个月相继病逝,父子俩连院中的落叶都扫不完,本想找牙行雇几个仆人,可牙行的人一听说雇主是“李渊、李世民”,连门都不让他们进,还冷嘲热讽地说“给暴君当仆,丢不起这人”。

李渊叹了口气,把粮票放在桌上,声音沙哑:“罢了,他们不愿来,便罢了。咱们自己动手,也能活下去。”话虽这么说,可他年近七旬,腿脚早已不便,李世民也已年过五旬,早年征战落下的旧伤时常发作,院里的重活累活,根本扛不住。

李世民走到窗边,望着墙外——不远处的街道上,辽国百姓穿着崭新的绸缎,提着刚买的点心,说说笑笑地走过;街角的茶馆里,有人正高声谈论着美洲银矿的红利,说自家买的股票又涨了。这繁华景象,与他们这冷清的府邸,仿佛是两个世界。

“都怪咱们当初……”李世民的声音带着悔恨,“若不是父亲当年执意割据关中,若不是我……”

“别说了!”李渊打断他,语气带着几分无力,“事到如今,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辽国仁政,百姓安居乐业,咱们李唐王室,早就成了过眼云烟了。”

父子俩沉默下来,正厅里只剩下窗外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他们想起十几年前,耶律现让他们的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恪、李佑进入辽国学堂学习时,他们还以为是耶律现想“软禁”皇孙,可没想到,学堂里的知识,竟彻底改变了孩子们的思想。

李承乾成了农技师,常年在关中地区指导农民种玉米、番薯,每次回洛阳,都只去皇宫向耶律现汇报农事,从不踏足这子爵府邸。上次李世民在街头偶遇他,想拉他回家吃顿饭,却被他冷冷推开:“李唐当年在关中横征暴敛,害苦了百姓,我现在做的,不过是赎罪罢了。你我之间,不必再提父子情分。”

李泰成了地质队队员,常年在外勘探矿产,去年传回消息,说他在西域发现了一座新的铜矿,为辽国的工业发展立了功,耶律现还亲自下旨嘉奖。可他给家里寄的信,只有寥寥几句,说自己“忙于辽国事业,无暇顾及私亲”,连一句问候都没有。

最让李渊和李世民寒心的是李恪。他成了辽国学堂的教书先生,在课堂上常说“李唐王室的暴政,是关中百姓的噩梦”,还教学生们“要忠于辽国,为天下百姓谋福利”。有人把这话传到李渊耳中,他气得当场吐了血,可李恪却连来看他一眼都没有。

“咚咚咚——”院外传来敲门声,打断了父子俩的思绪。李世民起身去开门,以为是牙行回心转意,可开门一看,却是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小贩,手里提着一篮水果。

“请问是李子爵府吗?”小贩怯生生地问。

李世民愣了愣,点了点头:“是,你有什么事?”

“我是关中过来的,听说李承乾先生是您的儿子?”小贩脸上露出感激的神色,“去年我家种的玉米减产,多亏了承乾先生指导,才挽回了损失。这水果是自家种的,想送点给您尝尝,也算是替承乾先生尽点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