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让他难堪的是,百姓们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有人为他辩解:“唐王此举也是无奈,李建成和李元吉本就昏庸,若不杀他们,唐国只会更乱,他这是为了安定政局啊!”
可立刻就有人反驳:“安定政局?那他为什么要杀十几个侄子?最小的才几个月大,还在襁褓里,能对他造成什么威胁?这不是禽兽是什么?”
辩解的人顿时语塞,再也说不出话来。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了辽国的抹黑,李世民的名声一落千丈,走到街上,甚至能听到百姓们的唾骂声。
“耶律现!你好狠的手段!”李世民望着北方,咬牙切齿地嘶吼着。他知道,自己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名声已经毁了,若再不推行改革,唐国迟早会亡在他手里。
他不再犹豫,立刻动用手中的军权,开始在关中强力推行改革。
第一步,就是清查士族的土地。李世民下令,让侯君集、段志玄率领军队,前往关中各地,丈量士族的田产,凡是隐匿不报、非法兼并的土地,一律没收,分发给无地的百姓。
第二步,就是剥夺士族和勋贵的财产。那些曾经靠着李渊、李建成的封赏,巧取豪夺、积累了巨额财富的士族和勋贵,被李世民以“资助军饷”的名义,强行充公了一半的财产。一时间,唐国的国库竟然变得充裕起来,不仅能支付给辽国的贡银,还能拿出一部分钱来安抚百姓、修缮城池。
百姓们得到了土地,拿到了官府发放的救济粮,对李世民的态度稍稍缓和了一些。李世民心中也燃起了希望,觉得自己的改革终于有了成效。
可他没想到,这却激化了唐国内部的矛盾。那些被剥夺了土地和财产的士族、勋贵们,对李世民恨之入骨,纷纷暗中反抗——有的士族煽动百姓,说李世民“强抢民产”;有的勋贵联系残余的东宫势力,策划叛乱;甚至还有人偷偷与辽国联系,想要里应外合,推翻李世民的统治。
“陛下,不好了!华阴的士族联合当地守军叛乱了,他们占领了华阴城,声称要‘清君侧、诛暴君’!”
“陛下,河东的勋贵暗中勾结王世充的残余势力,想要进攻长安!”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到李世民耳中。他派出军队去镇压,可唐国的兵力本就空虚,刚平定一处叛乱,另一处又爆发了动乱,士兵们疲于奔命,士气越来越低落。
李世民坐在太极殿内,看着桌上的叛乱奏报,心中满是疲惫与焦虑。他知道,自己的改革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这些士族和勋贵绝不会善罢甘休。而辽国还在北方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再次发动进攻。
他的改革之路,才刚刚开始,就已经布满了荆棘。而远在辽国王城的耶律现,得知李世民的困境后,嘴角露出了一抹得意的笑容——他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