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的官道上,一辆略显陈旧的轺车正缓缓驶来。车帘被风吹起,露出李世民棱角分明的侧脸——他面色憔悴,眼底带着浓重的青黑,显然是一路奔波,未曾好好歇息。可当巍峨的长安城出现在视野中时,他的眼中还是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怀念,有焦虑,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决绝。
轺车刚到城门下,就见一队唐军士兵列队等候。为首的将领看到李世民,立刻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躬身行礼:“末将参见秦王殿下!陛下和太子殿下已在宫中等候殿下,请殿下随末将入宫!”
李世民点了点头,翻身下车,踩着厚重的城门砖,一步步走进长安。街道两旁的百姓看到他,纷纷停下脚步,眼神中满是好奇与期盼——这些年,唐国屡遭战乱,百姓们早已苦不堪言,他们听说秦王从辽国归来,都希望这位曾屡立战功的王爷,能为长安带来一丝安稳。
太极殿内,气氛凝重。李渊坐在龙椅上,脸色苍白,精神萎靡,早已没了往日的威严;李建成站在一旁,眉头紧锁,眼中满是焦虑,看到李世民走进来,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不甘,有忌惮,却也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期待。
“世民,你可算回来了!”李渊看到李世民,声音带着几分颤抖,连忙起身,快步走下龙椅,拉住李世民的手,“如今唐国危在旦夕,王世充占据潼关,逼近长安,蜀中又被辽国攻陷,你若再不回来,父皇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李世民躬身行礼,语气平静:“儿臣参见父皇,参见太子殿下。儿臣在外听闻唐国遭遇危机,心中焦急,日夜兼程赶回,只求能为唐国分忧。”
李建成走上前,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语气带着几分缓和:“二弟,以前是大哥不对,对你多有误会。如今唐国正值危难之际,只有你能统领大军,击退王世充,守住关中。父皇已经决定,恢复你的秦王爵位,重新授予你兵权,让你统领长安所有守军,向东迎战王世充!”
李世民心中冷笑——他深知,李渊和李建成如今重用他,不过是因为唐国无人可用。可他没有点破,只是躬身应道:“谢父皇,谢太子殿下。儿臣定当竭尽全力,击退王世充,守住潼关,不让关中百姓陷入战火!”
次日,李世民正式接管长安守军。他走进军营时,士兵们纷纷围上来,眼中满是激动与敬佩——当年李世民统领大军时,善待士兵,体恤下属,在军中威望极高。如今看到秦王归来,士兵们仿佛看到了希望,士气顿时高涨起来。
“将士们!”李世民站在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的士兵,声音洪亮,“王世充占据潼关,欺压百姓,妄图攻占长安,毁我唐国!如今国难当头,本王奉命统领大军,向东迎战!你们愿意随本王出征,击退强敌,守住关中吗?”
“愿意!愿意!愿意!”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响彻整个军营。
接下来的几日,李世民迅速整合军队,清点军械,制定作战计划。他发现,长安守军虽有五万之众,却装备落后,大多只有弓箭和长矛,火枪不足千支,且都是老旧的前膛火枪,火炮更是只有寥寥几门。而王世充的军队,不仅人数众多,还装备了从辽国购买的新式火枪和火炮,实力远在唐军之上。
“殿下,咱们的军械太差了,若是与王世充正面交战,恐怕不是对手啊!”副将忧心忡忡地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眼中却没有丝毫畏惧:“军械虽差,可我们有民心,有士气!王世充残暴不仁,在潼关一带欺压百姓,百姓们早已对他恨之入骨。我们可以联合潼关附近的百姓,出奇制胜,击退王世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