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臣看着李靖的神色,适时开口:“将军,我家可汗是真心赏识您。辽国如今广纳贤才,无论出身、种族,只要有才干,就能得到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秦琼、徐茂公等人,皆是来自中原,如今在辽国身居高位,深得可汗信任。将军若归降辽国,定能比在唐国更有作为。”
李靖沉默着,没有说话。他抬头望向远处的辽军营寨,脑海中浮现出唐军士兵拿着弓箭、长矛与辽军的后膛火枪、火炮对抗的景象——那根本不是战争,而是单方面的屠杀。
作为一名军事奇才,他比任何人都清楚热武器对战争格局的改变。早在几年前,他就注意到辽国军械的革新,曾多次向唐廷上表,请求仿制辽国的火枪、火炮,推广热武器。可唐国既没有熟练的匠人,也没有足够的钢铁产量,更重要的是,李渊和关中士族只关心如何巩固权力,根本不在意军械的革新,他的奏折最终都石沉大海。
如今,辽军已经装备了后膛装药的火枪,射速和精度都远超唐军的前膛火枪,更不用说那些能摧毁城墙的重型火炮。若是真的开战,夔州的守军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将军,您意下如何?”使臣再次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李靖深吸一口气,将信件收好,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多谢可汗的美意,只是我李靖身为唐将,食唐国俸禄,当守唐国疆土。夔州一日不破,我便一日不会投降!还请使臣回复可汗,要战,我李靖奉陪到底!”
使臣见状,也不再多劝,只是叹了口气:“将军既然心意已决,在下也不再多言。只希望将军日后不要后悔今日的决定。”
说完,使臣转身离去。
李靖站在城头,望着使臣远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沉重。他知道,拒绝归降,就意味着要与辽军死战到底,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几乎没有悬念。可他身为军人,忠诚是他最后的底线,就算明知必败,他也要战至最后一刻。
“将军,辽使走了?”副将走上前来,轻声问道。
李靖点了点头,语气坚定:“传令下去,加固城防,清点粮草和军械,做好应战准备。告诉将士们,夔州是巴蜀的门户,一旦失守,巴蜀百姓就会陷入战火,我们就算战死,也要守住夔州!”
“是!”副将高声应道,转身去传达命令。
城头的风更紧了,吹得李靖的铠甲发出“哗哗”的声响。他望着滔滔江水,心中默默念道:“耶律现,你若真有一统天下、让万民安居乐业的雄心,或许我今日的抵抗,不过是螳臂当车。但只要我李靖还在,就绝不会让夔州轻易落入你手!”
远处的辽军营寨中,火炮的轰鸣声隐约传来,一场决定巴蜀命运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