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龙继光和商栈总管齐声应道,脸上满是兴奋。
旨意一下,辽东各地立刻行动起来。官府组织民夫开垦荒地,分发桑树苗;蚕农们听说养新蚕能免赋税,还能拿到官府补贴,纷纷报名;纺织工坊里,工匠们忙着调试蒸汽机,改进织机,为新丝上市做准备。
一个月后,辽东的桑田郁郁葱葱,第一批蚕开始结茧。耶律现特意赶到盖州的蚕农家里,看着竹匾里雪白的蚕茧,心里满是欣慰。蚕农李老汉捧着一把蚕茧,激动地说:“可汗,您看这茧多厚实!以前听人说中原的蚕能吐好丝,现在咱们辽地的蚕,吐的丝比中原的还强!等织成布,俺家娃就能穿新衣服了!”
耶律现笑着点头,对身边的官员说:“一定要把养蚕的技术教给每个蚕农,让他们多养蚕、养好蚕。另外,设立蚕茧收购点,按斤给蚕农付钱,绝不能让他们吃亏。”
又过了一个月,第一批辽东丝绸正式下线。这些丝绸不仅颜色鲜亮、质地厚实,还带着淡淡的桑叶清香。耶律现让人把丝绸送到草原和西域的商栈,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草原的突厥部落首领看到丝绸后,当场订了两千匹;西域的高昌国王更是派人来辽国,希望能长期订购,还愿意用良马和香料交换。
而此时的中原,丝绸产量越来越低,价格却越来越高。洛阳的丝绸已经涨到了一匹百两白银,还是有价无市。不少原本从中原采购丝绸的草原商队,纷纷转道辽国,采购辽国自产的丝绸。
“可汗,咱们这个月的丝绸销量已经突破了八千匹,比中原最鼎盛的时候还多!”商栈总管拿着账本,兴奋地向耶律现禀报,“西域的商队还说,咱们的丝绸织得密,耐磨损,比中原的丝绸更适合草原和西域的气候,以后再也不买中原的丝绸了!”
耶律现看着账本上的数字,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知道,辽国不仅解决了丝绸断供的问题,还凭借着耐寒蚕种和蒸汽机纺织的优势,彻底抢占了中原的丝绸市场。从今往后,辽国再也不用看中原军阀的脸色,就能牢牢掌控丝绸之路的贸易权。
“传我旨意,继续扩大桑田种植面积,明年要达到五万亩。”耶律现站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划过辽东到西域的路线,“另外,让商队沿着丝绸之路多设几个驿站,把咱们的丝绸、玻璃、铁器卖到更远的地方,比如波斯、大食,把他们的黄金、宝石、良马换回来。”
“遵旨!”商栈总管躬身应道。
此时的中原,李渊还在为关中的粮草发愁,窦建德和王世充还在为洛阳打得不可开交。他们根本不知道,辽国已经凭借着耐寒蚕种和工业优势,彻底掌控了丝绸之路的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实力越来越强。
耶律现站在城楼上,望着南方的天空,心中满是感慨。中原的混战虽然给辽国的贸易带来了麻烦,却也逼着辽国自力更生,突破了技术瓶颈。如今,辽国不仅有蒸汽机、铁路,还有了自己的丝绸产业,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强国。
“中原的军阀们,你们继续打吧。”耶律现低声自语,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等我完成了工业革命,整合了草原和西域的资源,就会挥师南下,用工业国的实力,给你们一场彻底的降维打击。到时候,天下一统,再无战乱,而这一切,都将由我大辽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