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 > 第63章 文化侵隋民心向 隋廷失德流民归辽

第63章 文化侵隋民心向 隋廷失德流民归辽(1 / 2)

深秋的洛阳城,寒风卷着落叶掠过街头,却吹不散驿馆外的热闹——百姓们依旧排队买《大辽日报》,士子们聚在茶馆讨论辽国“心学”,连街边的孩童,都在传唱报纸上刊登的“可汗诗句”。辽国的文化,如同无声的春雨,正悄悄浸润着大隋的土地,从上层士子蔓延到市井百姓,掀起一股“向辽”之风。

“听说了吗?沧州那边的流民,又往辽国跑了!官府派兵拦都拦不住,好多人连夜就过了边境!”茶馆里,一个商人放下茶杯,压低声音说道。周围的人瞬间围了过来,有人急切地问:“辽国真有那么好?流民过去能有活路?”

商人点点头,眼里满是向往:“我有个亲戚在沧州,前几天写信来说,辽国那边税收低,官府还分地给流民,教他们种庄稼、养牛羊。去年去的流民,今年都盖上了土坯房,冬天还有羊毛衫穿,哪像咱们中原,赋税重得压死人,去年旱灾颗粒无收,官府还照样催税!”

这话一出,众人纷纷叹气。一个老农皱着眉说:“可不是嘛!我家那二小子,去年就想往辽国跑,被官府抓了回来,现在还在服徭役呢!要是能去辽国,至少能吃饱饭啊!”

此时的隋皇宫内,隋炀帝杨广正看着边境送来的奏折,脸色铁青。奏折上写着:“近月来,流民逃往辽国者逾万,沧州、瀛州等地边境守军拦阻无效,百姓皆言‘辽地安乐,愿往投之’。”

“反了!真是反了!”杨广把奏折扔在地上,怒声骂道,“一群贱民,放着天朝的日子不过,非要去蛮夷之地!传朕旨意,关闭边境所有关卡,凡试图逃往辽国者,一律抓起来服苦役!再有官员纵容流民,朕定斩不饶!”

内侍连忙躬身应下,正要退出去,却被兵部尚书柳述拦住。柳述上前一步,对着杨广拱手道:“陛下息怒!流民逃往辽国,非因他们甘愿去‘蛮夷之地’,而是我大隋赋税过重、徭役繁多,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啊!若陛下能效仿辽国,轻徭薄赋、善待百姓,流民自然不会再跑!”

“柳述!你竟敢帮辽国说话!”杨广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柳述的鼻子骂道,“你是不是也想跟那些流民一样,去辽国当‘蛮夷’?”

柳述却毫不畏惧,继续说道:“陛下,臣所言句句属实!如今洛阳城内,百姓都在传辽国的好——辽国税低、民富,还免费教百姓识字;反观我大隋,三征辽东耗空国库,又征调百万民夫修运河、建宫殿,百姓早已苦不堪言。若陛下再不醒悟,恐怕会失尽民心啊!”

“放肆!”杨广猛地一拍龙椅,“朕乃天子,岂容你在此妖言惑众!来人,把柳述贬为庶民,流放岭南!”

侍卫立刻上前,架起柳述就往外走。柳述一边挣扎,一边高声喊道:“陛下!臣的话您一定要听啊!再这样下去,大隋就完了!”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吓得瑟瑟发抖,却没人敢再说话。可杨广不知道,柳述的话,早已在官员们心中埋下了种子——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私下议论辽国的政策,甚至有人偷偷阅读《大辽日报》,感叹辽国的治理之道。

几天后,又有大臣上奏,请求杨广效仿辽国,减轻赋税、开设蒙学馆。杨广怒不可遏,不仅驳回了奏折,还把上奏的大臣也贬了官。可这样的打压,不仅没能阻止“向辽”之风,反而让更多人对隋廷失望。

在长安的一家私塾里,先生正在给学生们讲课,却突然停下,叹了口气说:“你们看这《大辽日报》上写的,辽国学童不仅能免费读书,还能学农耕、冶铁的本事。咱们中原的学童,除了背八股文,还能学什么?陛下要是能像辽可汗那样,重视教育、善待百姓,咱们也不用羡慕辽国了。”

学生们纷纷点头,一个学生小声说:“先生,我爹说,等明年春天,就带我去辽国求学。听说辽国的行学院,能学到很多有用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