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恭也点头附和:“还有阵型变化,以前咱们只知道摆方阵,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锥形阵适合冲锋,雁行阵适合弓箭齐射,长蛇阵适合突围。要是早知道这些,以前好多仗都能打得更轻松。”
接下来的几天,四人全身心投入到军校学习中。他们不仅学习理论,还在演武场上进行实战演练——模拟不同地形的战斗,尝试新的阵型和战术。程咬金一开始还觉得理论没用,可在一次模拟山地作战中,用总教官教的“伏击战术”轻松“歼灭”对手后,彻底服了:“原来打仗还能这么学!这些理论太有用了!”
当他们得知,这些军事理论都是耶律现整理出来的时,更是对耶律现佩服得五体投地。徐茂公感叹道:“可汗不仅善于用人,还有如此深远的谋略,真是难得的明主!咱们能投靠可汗,是这辈子的幸运!”
就在秦琼等人在军校学习的同时,房玄龄和杜如晦也踏上了辽东的土地。两人一路从长安而来,看到辽东的景象,彻底颠覆了他们对“塞北蛮荒”的认知——辽河西岸的农田里,农夫们忙着收割庄稼,脸上满是笑容;州县的集市上,粮食、布匹、盐铁等物资充足,百姓们交易热闹;甚至还看到官府组织工匠修建学堂,孩子们在学堂里读书识字。
“这哪里是蛮荒之地,简直是世外桃源啊!”房玄龄站在田埂上,看着丰收的景象,忍不住感叹,“以前在长安,只听说辽国是草原部落,没想到竟把农耕区治理得如此出色。”
杜如晦也点头:“你看百姓们的气色,个个红光满面,显然吃得饱、穿得暖。再看看咱们沿途看到的义仓,储存的粮食足够应对灾荒。耶律现能做到这些,比隋朝的官员强太多了。”
两人来到营州,见到耶律现后,又被耶律现的远见卓识所折服。耶律现与他们讨论治国之策,从赋税制度到流民安置,从水利兴修到官员选拔,每一个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房玄龄忍不住说道:“可汗的治国理念,远超在下的预料。能辅佐可汗,实乃在下的荣幸。”
耶律现笑着任命房玄龄为南院长史,协助马周处理农耕区政务;杜如晦为北院长史,负责草原部落的协调和官员考核。两人欣然接受,立刻投入到工作中。
此时的大辽军校里,秦琼、尉迟恭等人已经完成了半个月的学习。他们不仅掌握了新的军事理论,还将理论与实战经验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战术风格。耶律现来到军校视察,看到四人在演武场上指挥学员操练,阵型变换灵活,战术运用得当,满意地点点头:“看来你们都学有所成了。接下来,就该让你们在战场上大展身手了。”
四人齐声应道:“愿为可汗效力!”
耶律现看着眼前的名臣猛将,心里满是豪情。秦琼、尉迟恭、程咬金、徐茂公、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后世的栋梁之才,如今都聚集在自己麾下,再加上马周这样的能臣,辽国的实力已经远超同期的任何势力。
“中原的乱世即将来临,咱们的机会也来了。”耶律现望着南方,眼神锐利,“等咱们做好准备,就挥师南下,夺取中原,建立一个真正的大一统王朝!”
此时的中原,民怨愈发沸腾,零星的叛乱如同星火般蔓延。杨广还在江南巡游,沉迷于声色犬马,丝毫没有意识到,一个由耶律现率领的、汇聚了众多名臣猛将的强大势力,正在辽东悄然崛起,即将改写天下的格局。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