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营州默许与辽东册封(1 / 2)

隋军主力抵达营州城外时,统帅李景勒住战马,望着城头飘扬的辽国狼旗,气得胸口剧烈起伏。他此行本是奉命接管营州,将其作为隋军撤离辽东的最后据点,却没想到,短短几日,这座战略要地竟已换了主人。

城门口,耶律剌葛带着一队辽军士兵笑脸相迎,身后跟着满载粮食和肉食的车队,热情得有些过分。“李将军一路辛苦!”耶律剌葛快步上前,拱手行礼,“我家可汗听闻将军率军归来,特意备了些薄礼,为将军和弟兄们接风洗尘。”

李景强压着怒火,冷冷道:“耶律将军,营州乃大隋疆土,你等为何占据此地?还请即刻归还!”

耶律剌葛脸上的笑容不变,语气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李将军误会了。我军占据营州,并非有意与大隋为敌,实在是担心隋军撤走后,高句丽趁机反扑。你也知道,高句丽虽已请降,却未必真心臣服,若让他们夺了营州,恐怕会对大隋边境不利。我军暂守此地,也是为了替大隋守住这道屏障啊。”

这番话听得李景牙根发痒——谁不知道辽国与高句丽暗中有交易?现在却拿“防御高句丽”当借口,简直是睁眼说瞎话。他本想下令强攻,可看着身后疲惫不堪的隋军士兵,又犹豫了——隋军刚从高句丽战场撤下来,粮草耗尽,士气低落,而辽军以逸待劳,真打起来,未必能占到便宜。更重要的是,辽国名义上仍是大隋的藩属国,若是主动进攻“友军”,传出去,面子上也说不过去。

“哼,希望你说的是实话。”李景最终还是压下了怒火,“我军暂不追究,但营州的归属,需由陛下定夺,你等不得擅自处置!”

“那是自然!”耶律剌葛连忙应下,心里却乐开了花——李景的“暂不追究”,其实就是默认了辽国对营州的占领。

接下来的几日,辽军对隋军越发殷勤,不仅送来充足的粮食和肉食,还提供了数百匹战马和一批军械,帮隋军补充给养。临行前,耶律剌葛还亲自送到城外,握着李景的手说:“李将军放心,只要有我辽国在,定不让高句丽越雷池一步,为大隋守住辽东!”

李景冷哼一声,调转马头,带着隋军主力匆匆南下——他心里清楚,营州已经要不回来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返回中原,平定叛乱,至于辽东的归属,只能交给隋炀帝来决断。

辽国王帐内,耶律现听完耶律剌葛的汇报,忍不住拍腿大笑:“李景这老狐狸,还是被咱们唬住了!营州到手,咱们就有了控制辽东的基础,接下来,就该让隋炀帝给咱们‘正名’了!”

他早已安排好了后手——派往洛阳的使臣,正带着厚礼,游说隋朝的大臣和隋炀帝。使臣按照耶律现的吩咐,在洛阳朝堂上巧言令色,对着隋炀帝说道:“陛下,辽东之地,如今隋军已撤走,高句丽虽降,却仍对其虎视眈眈。我大辽愿为陛下镇守辽东,替大隋抵御高句丽。不如陛下正式将辽东赐给我大辽,让我大辽作为大隋与高句丽之间的屏障。这样一来,既能省却大隋驻军的耗费,又能让高句丽不敢再生异心,可谓一举两得啊!”

隋炀帝本就对辽东之地不甚在意——对他而言,只要能保住中原的统治,辽东这种“偏远之地”丢了也无所谓。更何况,使臣还带来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和辽国特产的人参、皮毛,送给了朝中的大臣和隋炀帝的宠妃,不少大臣都站出来为辽国说话,劝隋炀帝答应辽国的请求。

“陛下,辽主耶律现素来恭顺,若将辽东赐给他,他定会更加忠心于大隋。”丞相也开口劝谏,“如今中原叛乱四起,我军主力皆在中原平叛,根本无力顾及辽东。若让辽国镇守辽东,既能祸水东引,让辽国与高句丽相互牵制,又能让大隋专心平定内乱,实乃上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