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见山北坡的抗毒草区,老周的 “情报预警” 也发挥了作用。上午 11 点,老周带着小拉达进山采草,刚走到北坡,小拉达突然对着草丛狂叫。老周立刻警惕起来,拿出 “毒素检测试纸”,摘下一片抗毒草叶子放在试纸上 —— 试纸瞬间变成浅蓝色。“不好,有毒!” 老周立刻按动通讯器的绿色按钮,发送 “2” 的信号,同时带着小拉达快速后退,躲到旁边的岩石后面。
10 分钟后,李婶带着医疗组和巡逻队赶到。经过检测,抗毒草区的水源被人投放了低浓度的 “复合型毒剂”,幸好发现及时,没有造成大面积污染。“要是再晚半天,这些抗毒草就全废了,紫韵的疗伤就没草药用了。” 李婶后怕地说,给老周递过一瓶水,“多亏了你和小拉达,立了大功!”
岩石镇的矿场则上演了一场 “智擒窃听器” 的好戏。中午 12 点,矿工老李在检查通风管时,发现一根通风管的缝隙里露出了一根黑色的细线。他立刻想起老张的叮嘱,没有碰细线,而是用通讯器发 “3” 的信号。阿海带着技术组赶到后,小心翼翼地拆开通风管,发现里面藏着一个微型窃听器,窃听器的电池还能使用 —— 显然是坂木势力昨天刚安装的。
“这个窃听器能接收 1 公里内的声音,要是没发现,我们矿场的防御计划就全泄露了。” 老张看着窃听器,后怕地说。阿海笑着说:“现在我们知道他们在监听,反而能利用这个窃听器,给他们发点‘假情报’,让他们以为我们要加强矿场的西侧防御,其实我们的重点在东侧。”
下午 3 点,深灰市小学放学时间,五年级的王小豆正和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他看到一辆没有牌照的黑色汽车停在学校附近的小巷口,车窗紧闭,隐约能看到里面坐着两个人,手里拿着像是相机的东西。
“这是陌生车辆!” 王小豆想起阿海的叮嘱,拉着同学躲到旁边的文具店,从书包里拿出儿童版通讯器,按动绿色按钮,发送 “4” 的信号。不到 3 分钟,巡逻队的队员就赶到了。黑色汽车看到巡逻队,立刻启动想要逃跑,却被早已埋伏在巷口的另一组巡逻队员拦住。
经过检查,车里的两个人也是坂木的侦查兵,相机里存着深灰市小学和周边居民区的照片 —— 他们显然是想通过学校的位置,推断火箭队临时基地的后勤补给路线。“多亏了你呀,小豆!” 巡逻队员摸着王小豆的头,“要是让他们把照片传回去,坂木可能会偷袭我们的补给队。” 王小豆拿着通讯器,骄傲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也是情报网络的一员!”
傍晚时分,贾诩和阿海在临时基地的会议室里,整理着当天的情报记录:市中心抓获 1 名侦查兵,月见山发现毒剂污染,岩石镇拆除 1 个窃听器,学校附近拦截 1 辆可疑车辆 —— 镇民情报网络的第一次实战,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今天的成果远超预期。” 贾诩看着记录,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张叔他们的商铺联盟,能在 5 分钟内锁定可疑人员;王大爷的药农团队,能及时发现毒剂污染;老张的矿工们,还能配合我们反制窃听器;就连小豆这样的学生,都能准确识别陌生车辆 —— 这说明,情报网络已经真正融入了深灰市的每一个角落。”
阿海补充道:“我们还可以优化通讯器的信号,现在有些偏远区域的信号还不太稳定;另外,我们可以给每个情报点制作‘情报记录册’,让他们记录每天的可疑情况,每周汇总一次,这样能更全面地分析坂木的动向。”
曹丕走进会议室,看着桌上的情报记录,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起几天前培育基地惨败时的绝望,再看看如今全民皆兵的景象 —— 深灰市的镇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编织了一张坚不可摧的 “情报网”,这张网,比任何防御工事都更能抵御坂木的威胁。
“明天,我们给每个情报点送一面‘情报先锋’的锦旗,再给小豆他们这些学生送点精灵形状的笔记本作为奖励。” 曹丕笑着说,“还要告诉大家,他们的每一次警惕,每一次汇报,都是在保护自己的家园,都是在为对抗坂木贡献力量。”
当晚,深灰市的街道上,依旧能看到商铺老板们在灯下整理 “情报记录册”,药农们在检查第二天的 “毒素检测试纸”,矿工们在加固矿场的 “临时检查站”,学生们则在给通讯器充电 —— 整个城市,都在为守护家园而努力。
月光洒在深灰市的每一条街巷,照亮了张叔杂货店门口的 “特价木板”,照亮了月见山脚下的 “巡查路线图”,照亮了岩石镇矿场的 “临时检查站”,也照亮了学生们手中彩色的通讯器。这张由镇民们共同编织的情报网络,不仅是深灰市的 “眼睛”,更是对抗坂木势力的 “第一道防线”—— 只要这张网还在,坂木的任何阴谋,都将无所遁形。
一场关乎深灰市存亡的战斗或许即将到来,但此刻,在这片充满警惕与希望的土地上,每一次情报的传递,每一次可疑人员的识别,都在为胜利积蓄着力量 —— 这力量,来自市井间的烟火气,来自山野间的草药香,来自矿场里的汗水,更来自每一个深灰市人对家园最深沉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