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凤冠出世 > 第84章 在《大悲咒》气氛下完成鉴定

第84章 在《大悲咒》气氛下完成鉴定(1 / 2)

徐毛毛与郑文斌的第二次会面,因着第一次结下的缘分,显得格外郑重。徐毛毛带着陈丽踏入了郑文斌那间底蕴深厚的古玩店。刚一进门,便见店内已有四五位客人分坐于两处茶台——一方圆润雅致,一方案形古朴。茶汤澄澈金黄,在杯中微微荡漾,空气中若有似无地弥漫着上等檀香清幽的气息,与满室古物沉淀的韵味交织在一起。

陈丽目光流转,暗自惊叹:店内的陈设与琳琅的藏品,其古雅之气与低调的华贵感,竟比顾盈盈精心经营的凤凰书院还要更胜一筹。

此刻,低沉而空灵的《大悲咒》旋律如水般流淌在静谧的空间里。就在郑文斌起身,与徐毛毛、陈丽握手寒暄的刹那,角落里的工作人员心领神会,悄然将佛乐的音量调低了几分,仿佛怕惊扰了即将展开的雅事。

宾主落座,几句闲谈过后,徐毛毛从随身的休闲包中取出了那只承载着期望与忐忑的梅瓶。锦盒开启的瞬间,郑文斌已默契地取出一块深绿色的丝绒软垫,平铺于光洁的茶台之上。徐毛毛会意,动作轻柔地将梅瓶从盒中请出,稳稳置于绒垫中央。

郑文斌的目光立刻被这瓷瓶攫住,他凝神屏息,专注地审视了片刻。旋即,他并未多言,只向旁侧一位蓄着浓密络腮胡的男子微微颔首。那大胡子会意,趋前一步,小心翼翼地将梅瓶捧起,目光如炬,仔细端详瓶口与圈足,指腹轻触,感受着胎釉的质地,片刻后,他默然无声地将瓶子递给了下一位。

第二位鉴定者早已将一枚小巧的放大镜握在手中。他接过梅瓶,将镜片凑近釉面,眯起一只眼睛,如同在探寻某种失落的密码,反复而缓慢地移动着视线,从釉色的细微变化到釉下气泡的分布,最终停留在瓶底那方寸之间的款识上,审视良久。确认完毕,他同样一言未发,将梅瓶交给了第三人。

第三人接过这沉甸甸的“考题”,径直走向茶台边的台灯。他将梅瓶置于明亮的光线下,缓缓转动,让灯光穿透釉层,细细观察其内部的透光性与可能的隐痕。似乎犹觉不足,他又持瓶踱至窗边,借着自然天光再次审视,不放过任何一丝釉面的光泽变化或微小的开片纹理。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后,他才将梅瓶郑重地放回郑文斌面前的绒垫上。

直到此刻,郑文斌才亲自上手。他稳稳拿起梅瓶,手腕轻旋,让瓶子在掌心优雅地转了一圈,目光随之扫过瓶身曲线,最后才聚焦于瓶口与圈足,进行最后的审视。旋即,他的视线在几位同僚之间悄然流转,带着征询的意味。

整个过程中,除了《大悲咒》那低沉、仿佛来自亘古的吟唱在空气中萦回,店内一片沉寂。连那位负责添茶续水的店员,动作都格外轻缓,生怕打破这凝重的空气。

落针可闻的静谧,将无形的压力推至顶点。

陈丽坐在一旁,表面竭力维持着从容,目光追随着梅瓶在几位专家手中流转,看着他们专注而沉默的侧影,心脏却不受控制地在胸腔里擂鼓般狂跳。每一次无言的传递,都像重锤敲在她紧绷的神经上。她最深的恐惧,便是从他们口中再次听到那个如冰锥刺心的结论——“高仿品”,重演兰州那令人沮丧的一幕。

最后,还是郑文斌打破了沉默:“这么小的梅瓶,按理说,应该是一对儿。”

看了款的那个人点点头:“应该是一对。”

徐毛毛立即问道:“小东西就是一对儿吗?”

“也不是,梅瓶多为女人的用物,一般都比较大。小的多数是做嫁妆、过寿诞时定制的礼品。”

另一个鉴定者说道:“也不确定,如果是结婚或过寿诞之物,不是海水龙纹这个装饰。”

听他们这么议论,陈丽紧绷的心稍微松弛了一点。她端起茶杯,慢慢品,似乎不在意他们的谈论。

三个同行围绕清代梅瓶这些话题,一搭没一搭的聊了会儿,就借故走了,现在剩下郑文斌和他那漂亮的女店员,再是徐毛毛和陈丽。

郑文斌亲自给徐毛毛和陈丽添上茶水,看着她问道:“徐老板,你这个东西是对的, 咋卖?”

徐毛毛说:“你看吧。”

郑文斌伸直了五个指头:“三块。”

徐毛毛说:“三百块。”

“哎呀,别调皮,好好说,一口吃不成胖子!”

这个数字一出口,陈丽立即惊了,说道:“三百块?连条好狗都买不下。”

徐毛毛立即看了她一眼:“我在路上不是给说了嘛,我们说的是行话。”

陈丽立即恍然大悟:“哦,哦。”

徐毛毛又看向郑文斌:“这东西不是我的,我是跑腿的!”

郑文斌瞟了一眼旁边的陈丽:“不管是谁的,要按住靶子呢,别太高了,马车装得太高了,马儿就驾不住辕了。”

徐毛毛微微一笑:“那你也好好说。”

“我是个直人,当初那个小盏也是一口价买下来的。这个就给你一口价,五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