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身陷天牢:我的弟弟们是千古一帝 > 第15章 亦师亦友,暗夜明灯指迷津

第15章 亦师亦友,暗夜明灯指迷津(1 / 2)

天幕之上,【大唐:晋阳夜遇指点迷津,少年壮志自此而始!】的篆文缓缓流转。

未等世人从那初遇的震撼中平复,画面再次亮起,景象已然不同。

依旧是隋末乱世,背景却换成了行军路途中的某处荒僻山野。夜幕低垂,星月无光,只有军营中零星的火把在风中摇曳。

年轻的李世民独自一人坐在营地外围的一处断崖边,身影在广阔的天地间显得有几分孤寂。他虽因上次那“眼界当在天下”的点拨而重燃斗志,但现实的压力、父兄若有若无的猜忌、以及创业初期的艰难,依旧像巨石般压在他的心头。

就在这时,一个平静的声音在他身后不远处响起:

“心有不平,坐于险地,非为将者所为。”

李世民猛地一惊,豁然起身按剑回望!

月光艰难地穿透云层,照亮了来人的面容。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青衣,依旧是那双沉静如水的眼眸。

是那个神秘消失的恩人!

“是…是您?!”李世民又惊又喜,戒备瞬间化为激动,“您…您怎么会在这里?”

少年林渊缓步走近,目光扫过山下连绵的军营,淡淡道:“游历至此,恰见故人。看来,你将那日的话听进去了几分。”

李世民脸上闪过一丝窘迫,随即化为诚恳:“兄台当日一言,如醍醐灌顶,世民没齿难忘!只是…只是知易行难,如今诸事繁杂,人心叵测,有时仍觉步履维艰,如履薄冰。”他像是找到了唯一的倾诉对象,忍不住将一些烦恼和盘托出,包括用兵时的顾虑,以及处理内部关系时的束手束脚。

林渊安静地听着,并未立刻回答。他走到崖边,与李世民并肩而立,望着漆黑的山峦。

“兵者,诡道也。然其根本,在于势与节。”林渊忽然开口,声音不高,却仿佛带着某种洞穿迷雾的力量,“造势而后动,察节而后发。势不足则蓄,节不到则待。为将者,勿贪一时之功,勿愠一时之隙。你的眼光,当如鹰隼,俯瞰全局,而非困于一城一池之得失,一人一事之喜恶。”

他寥寥数语,却直指兵法精髓,更是暗合了李世民当下处境。李世民听得两眼放光,只觉许多困扰豁然开朗!

“那…若势在必行,节却不在我,又当如何?”李世民急切地追问,问的已不仅仅是兵法。

林渊侧头看了他一眼,眼神深邃:“那就去争!但争,非只有刀兵相见一途。阳谋正道,聚拢人心,瓦解敌盟,亦是争。内修德政,外抚百姓,使你之‘势’煌煌正大,使敌之‘节’自溃于无形,方为上策。须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所向,即为大势所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所向,即为大势所趋…”李世民反复咀嚼着这两句话,只觉得胸中块垒尽消,一股磅礴的豪情和清晰的路径在脑中生成!这已不仅仅是兵法,更是治国安邦的至理!

他看着眼前这位年纪似乎并不比自己大多少,却拥有着如此深邃见识的少年,心中的敬佩和依赖之情油然而生,几乎将他视若神明。

“兄台大才!世民…世民…”他激动得不知该如何表达。

林渊却只是微微摇头:“纸上谈兵罢了。路,终须你自己去走。”

两人就在这月下断崖边,一问一答,时而论及兵法韬略,时而谈及天下大势,甚至隐约触及未来治理天下的理念。林渊的话语总是言简意赅,却总能切中要害,发人深省,仿佛一位引导者,为李世民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李世民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眼神越来越亮。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

突然!

数支淬毒的弩箭毫无征兆地从黑暗的林中疾射而出,直取李世民背心!时机、角度刁钻狠辣至极!

“小心!”林渊瞳孔一缩,反应快得惊人,猛地一把推开李世民!

“噗!”一支弩箭擦着李世民的臂膀而过,带出一溜血花,另一支则被林渊用不知何时出现在手中的匕首格开!

但更多的弩箭接踵而至!刺客显然有备而来,人数众多,封死了所有退路!

“走!”林渊低喝一声,护着李世民且战且退,直退到断崖边缘!

脚下已是万丈深渊,云雾缭绕,深不见底!

前有强敌,后无退路!

李世民目眦欲裂,挥剑死战,臂上伤口鲜血淋漓。

就在这时,一名刺客佯攻李世民,实则致命一击直刺林渊心口!李世民想回身救援已是不及!

眼看林渊就要命丧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