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祭者林鸿彬、陪祭的耋老们,还有礼生,都穿上了今年新做的中山装,领口系得整整齐齐。
所有参祭者的表情都很凝重,没有人说话,只有偶尔传来的咳嗽声,在寂静的祠堂里显得格外清晰。
辈分最大的老太爷,拄着拐杖,缓缓走到神龛前,颤抖着双手推开龛门,嘴里还念念有词:“老祖宗,孩子们来看您了。”
随着“吱呀”一声轻响,司仪清了清嗓子,浑厚的声音在祠堂里回荡:“祠祀开始!”
几声鞭炮轻轻炸响,像是在向天地通报,随后全祠上下瞬间陷入一片极致的肃静,连呼吸声都变得小心翼翼。
司仪又高声宣布了祠祀的有关事项,然后喊道:“执事者各执其事;主祭孙、助祭孙各就各位!”
众礼生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捧着香烛,有的拿着酒壶,按部就班地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助祭孙们则在天井中排队序立,严格按照辈分大小排列,年长的站在前面,年幼的站在后面,队伍整整齐齐。
林鸿彬在司仪的引导下,一步步走向香案,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而缓慢。
先是授巾盥首。林鸿彬将双手放入水盆中洗净,正反各洗一次,接过由礼生用双手递上擦手巾,细地擦拭双手,每一个动作都庄重而缓慢。
盥洗后行叩首礼。
司仪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穿透人心的力量:“行初献礼!”
林鸿彬上前,小心翼翼地将祭品荐于神前,然后屈膝跪地,行叩首礼,额头与地面接触的瞬间,仿佛能感受到祖先的目光落在身上。
接着司仪高声喊道:“读祝!”
读祝者走到香案中央,半面向祖先神位,半面向众参祭者跪下,腰背挺得笔直。
所有裔孙也都跟着屈膝跪地,偌大的祠堂里,一片整齐的跪拜身影。
抑扬顿挫的语调响起:“维公元一九七九年,岁次己未,除夕之日,裔孙林氏鸿彬等,谨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列祖列宗之灵前……”
文言文中的字句满是对祖先的缅怀与崇高敬意,那些晦涩的词语林鸿彬听不太懂,却能从那庄重的语气里,感受到跨越时空的传承与敬畏!
祝文读完,便是献香献爵。
林鸿彬左手三指夹香,右手护香头,躬身举香至眉心,按中、右、左顺序敬香。
举杯齐眉,向天地倾酒,象征敬意。
依次献上三牲、食物等祭品,箸尾轻点三牲劝食。
之后,他又依次献烛献帛,每完成一项,就对着神龛行叩首礼,动作标准而虔诚。
最后是爷爷代表列祖列宗教训子孙所宣读嘏词:
“告你子孙,守正守忠;从德尽孝,勤奋俭恭;承先启后,光祖耀宗;勿负所嘱,更始更终。”
爷爷声音充满力量,每一个字都深深印在众裔孙的心里。
祭祀仪式的最后一项是“焚祭文,化财帛”。
礼生将祝文和纸礼拿到祠堂外的火塘里,点燃火焰,橘红色的火苗跳跃着,纸灰随着微风轻轻飘起,像一只只白色的蝴蝶,在空中盘旋飞舞,仿佛在向远方的祖先传递子孙们的心意。
一阵鞭炮声再次响起,清脆而不张扬,族中辈分最小的几个年轻人上前,小心翼翼地将神龛的龛门关上。
至此,整个祠祀仪式圆满礼成。
祭祀结束后,村里的人开始分发祭品,把全猪、全羊的肉按参祭人数分成一份份,每个人都能领到一块“胙肉”。
这胙肉不仅是祖先的馈赠,更是家族团结的象征,带着这份来自祖先的庇佑与家族的暖意,所有人都坚信,新的一年,日子一定能过得更加红火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