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原地琢磨了半天,手指无意识地摸着下巴。
运动服应该可行,不用额外添太多设备;
但鞋子就算了,做运动鞋需要的机器太多,现在不太适合。
要是以后自己真的单干了,倒是可以考虑进入运动鞋行业,这可是个大市场。
可是就凭服装厂现在的情况,可产不了多少东西。
要不,搞点事刺激刺激大家的积极性?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像生了根似的,他立刻转身往办公室走,脚步比来时快了不少。
回到办公室,他先给服装厂的副厂长老张打了电话,又联系了财务处、人事处、校办的负责人,最后还特意把经济系的两位老师也请了过来。
办公室里挤满了人。
林鸿彬把主位的凳子给撤了,大家都坐在办公桌的两边。
“现在厂里的产量大家也看到了,不高。我琢磨着,得搞个法子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他顿了顿,看向经济系的李老师,“李老师,56年到58年施行的计件报酬您还记得不?你从理论层面分析下,要是给工人实行计件报酬,行不行得通?”
李老师推了推眼镜,往前凑了凑:
“从经济学角度看,计件报酬能直接将劳动成果与收入挂钩,确实能提高生产效率。不过,得注意质量把控,不能为了数量牺牲质量。
至于政策嘛,实践检验真理,总得实践一番!”
“我也是这么想的,让实践检验一番。”林鸿彬点点头,又看向老张,“老张,你觉得工人那边能接受吗?”
老张摸了摸后脑勺,笑着说:“只要能多挣钱,工人们肯定愿意!就是得把规则说清楚,别到时候闹矛盾。”
几个人又围着细节讨论了半天,最后拍板:以“研究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名义,在服装厂试点实行计件报酬,上报领导审批。
在高校就是这点好:以研究的名义!
第二天一早,林鸿彬就在服装厂的空地上召开了全体大会。
工人们搬着小板凳,密密麻麻地坐了一圈,有的手里还拿着没做完的布料,眼神里满是好奇,这位正厂长可不经常在服装厂出现。
林鸿彬站在台阶上,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问:“大伙有谁知道,1956年咱们国家实行过的计件工资制度?知道的举手!”
话音刚落,人群里安静了几秒,随后有两只手慢慢举了起来。
林鸿彬眼睛一亮,笑着指了指王大姐:“哟,还真有知道的!大姐,你跟大伙说说,这计件工资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姐站起身,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声音却很清晰:
“就是…… 就是你生产得多,厂里给的工资就多呗!比如做一条裤子算一份钱,做两条就两份,多劳多得!”
“说得太对了!”林鸿彬忍不住鼓掌,“大姐这话,把核心说透了。咱们厂也要搞计件报酬,你们做的裤子越多,挣的工资就越多!”
这话一出口,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嗡嗡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坐在前排的一个中年男人突然站起来,嗓门很大:“厂长!我跟您打听个事,要是我们手脚快,一个月能挣大几百,厂里真能按时付钱吗?不会到时候又说没钱吧?”
林鸿彬双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这位师傅放心,绝对付!你们想啊,你们做的越多,厂里卖的裤子就越多,挣的钱也越多,我凭什么不付?
只要你们能做出合格的裤子,挣多少,厂里就给多少,一分都不会少!”
他的话刚说完,又有个大姐小声提问:“场长,那像我们这种手脚慢的,岂不是太吃亏了?这对我们不公平啊!”
林鸿彬看着她,温和地笑了:
“这位同志。厂里不只有缝纫工,还有包装、质检、仓库管理这些工种,这些岗位对速度要求没那么高。这个工种可以按包月加奖金的制度来。
总之,咱们的原则就是: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给大伙一个月的时间,你们可以慢慢练习,跟搭档磨合,熟悉流程。一个月之后,咱们正式开始计件。到时候谁能挣得多,就看谁的本事了!”
这话一落地,人群里瞬间沸腾了。
有的工人激动地拍着大腿,有的互相讨论着怎么提高速度,还有的已经开始盘算着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原本略显沉闷的厂房,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连空气里都透着股子干劲儿。
就是不知道这计件工资能不能服现在的水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