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提前堵窟窿(2 / 2)

“我知道,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顶着烈日在田里忙碌,为了赶农时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

但你们的付出没有白费,这些沉甸甸的稻种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希望你们接下来能继续保持这份劲头,不断摸索改进制种技术,争取明年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咱们不仅要让杂交水稻在咱们省实现丰产,还要把这项技术推广到更多地方,让更多老百姓都能受益,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

领导在台上兴致勃勃地讲了许久,话语里满是对制种人员的肯定与鼓励,也饱含着对明年杂交水稻丰产的殷切期望。

台下的人听得热血沸腾,纷纷鼓掌。

而林鸿彬则负责大会上更为实在的环节--颁发结业证书和礼物。

他提前将证书、崭新的笔记本和钢笔一一整理好,摆放在桌子上。每一位学员上前,他都会双手将证书和物品递过去,笑着说一句:“这段时间辛苦了,回去好好干,期待你们明年的好消息。”

第二天,各地安排来接人的卡车陆续抵达。

学员们拿着结业证书,带着收获的稻种,恋恋不舍地登上卡车。随着最后一辆卡车驶离,第一届杂交水稻制种培训正式落下帷幕。

和这些卡车一同到来的,还有第二届参加培训的学员。不过,这一届的人数比第一届少了一些。

一部分种植单季稻的山区县,考虑到当地的种植条件和需求,这次没有再派人过来。统计下来,第二届学员的总人数只有第一届的三分之二。

集中培训又开始了!

制种的工作流程已经比较规范了,也不需要林鸿彬操心,他终于能腾出手来,开始琢磨自己离开青云山的安排。

现在林鸿彬好长时间都没给青云山提供猎物、杂交猪之类的,只是通过石谷村给林场提供杂粮和鹅蛋,现在只要提前把杂粮和鹅蛋的供应衔接好,就能把这个“窟窿”堵上,后续也不用再牵挂。

这天午后,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织出斑驳的光影。林鸿彬特意把林振文叫过来,两人沿着山间小路走到一处偏僻的地方。

林鸿彬没绕圈子,开门见山地说:“叔公,跟您说个事。按我现在的情况,恐怕在青云山待不了多久了。

之前咱们给青云山送杂粮和鹅蛋的生意,我想着看看村里能不能接过去做;要是咱们村单独吃不下这份额,也可以联系周边其他村子一起接手。”

林振文眼神里闪过一丝意外,随即问道:“你这是要调到哪里工作?”

林鸿彬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平静,透着几分通透:

“具体调去什么地方,现在还没定。

但我和我爷爷最近表现太惹眼了,几个电话就能让山区这边拧成一股绳,这是上级不能容忍的。

等局势平稳后,领导们不会允许我还留在这里的。”

“那可真是太可惜了!” 林振文语气里满是惋惜,“你在青云山才几年,就让大伙的日子都宽裕了许多。

不过你放心,咱们族人也不是不懂事的,绝不能拖你的后腿,这事我肯定办的妥妥的。”

说着,林振文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烟,慢悠悠地划着火柴点上,烟雾在他指尖缓缓缭绕。

他吸了一口烟,仔细琢磨了片刻,继续说道:“那杂粮生意,每个月的量确实不少,咱们村就这么点地,单独接确实吃不下。

这样,回头我就去联系邻村的几个老伙计,人都实在,一起接手肯定没问题。

至于鹅蛋,这个咱们大队单独就能吃下来。有那么多秸秆,再在山上补种一些桑树,实在不行就向县里多申请甘蔗渣,随便就能把养鹅的规模撑起来。”

林鸿彬听着,也补充道:“桑树苗村里直接多扦插一些小苗,先让它们在苗圃里长着。

我这边也去跟农科所的朋友打个招呼,调一批已经培育好的大苗过来,这样能早点让桑树挂叶,不耽误给鹅喂食。鹅苗我也给调一批回来,不用找青云山买了。”

林振文用力点了点头,扔掉烟头用脚用力的拧了拧,语气坚定地说:“你就放一百个心!这事我保证给你办得妥妥当当的。这都是能挣钱的好事,村里人和邻村的伙计们,肯定都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