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阳光透过木窗栏,在桌面上投下周整规矩的光影,林鸿彬却丝毫没有心思欣赏。
他迅速从抽屉里翻出一叠稿纸,拧开钢笔,笔尖在纸上悬停片刻,便如行云流水般落下。标题《谈乱扣帽子》几个字,力透纸背。
在文章开始,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乱扣帽子的人,大多是别有用心之徒。”
接着,他详细剖析这类人的卑劣手段 —— 或是抓住他人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地进行无端指责;
或是不顾事实真相,随意上纲上线,将小问题扩大化,以此达到打压异己、满足自身私欲的不可告人目的。
他进一步总结,这类人往往动机不纯,为了利益不择手段;逻辑缺失,论证过程漏洞百出,全凭主观臆断;行为极端,一旦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便立刻扣上各种帽子,进行人身攻击。
写到最后,林鸿彬的情绪都有点激昂了。
他在文末写道:
“这种动不动就给人乱扣帽子的行为,是资产阶级遗留下来的毒瘤,是封建旧势力顽固不化的残余。
更令人愤慨的是,背后还有一群混在革命队伍里的投机者在作祟,他们披着革命的外衣,却干着破坏革命事业的勾当,妄图通过这种卑劣手段打压异己、谋取私利。
对于这种行为,我们必须坚决抵制,要打倒它,绝不能让它在革命队伍中蔓延!”
林鸿彬也掏出“资产阶级遗毒”、“封建旧势力残余”、“革命队伍投机者”三顶帽子给对方带上。
林鸿彬自己也成了“扣帽子”者,也是别有用心的人。
诶,为了适应职务需求、为了维护个人利益,林鸿彬发现自己越来越不纯粹了。或者自己的本性就不够纯粹,以前只是没发挥而已。
文章完成后,林鸿彬仔细校对了三遍,确认没有任何疏漏,便将稿件工整地誊写下来,分别寄往省里的几家主要报纸。
几天后,消息传来,省报没有发表他的文章,这让他略感失落,但很快,又有好消息接踵而至 ——《闽省工人报》、《闽省农民报》、《闽省侨乡报》这三份极具影响力的报纸,都全文刊登了《谈乱扣帽子》。
林鸿彬这篇敢于直言、反怼的文章,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加上教员近期发出的最高指示:
“不要成立战斗队一类群众组织,也不要搞跨行业、跨地区一类的串连。”
“清查的范围应限制在同101阴谋活动有关的问题,不要扩大化。”
有了最高指示,很多看不惯极左派乱扣帽子这种恶劣风气的人,也学着林鸿彬,纷纷拿起笔,给各大报社投稿,在报纸上与那些极左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一时间,各大报纸的评论版热闹非凡。
虽然双方争论得激烈非凡,但相比于之前武斗时期动不动就死人的混乱局面,这种在报纸上进行的 “骂战”,已经算是比较文明的对抗方式了。
邱美凤看暂时扳不动林鸿彬,也偃旗息鼓了,一时间低调了许多。
青云山的气氛也恢复了些许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