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开始,和去年一样,一月份就是不停的开会、不停的领奖。
在过去的73年一年,青云山知青林场推出的新技术不如72年的多,但是给整个社会的贡献却是实实在在的,给县里挣得钱也是实实在在。
除了受关注比较多的甘蔗渣饲料推广、食用菌袋培技术推广、禽畜推广、日光暖棚技术等,还有很是低调的粗饲料降解菌干化技术、活性干酵母技术、向四周扩散的蔬菜种子、与茶厂合作的制茶机器等。
至于果树矮化技术、药草种植、油茶等,基本要到今年秋天才能看到效果。
林鸿彬去地委、地革委领奖的时候,还得和领导讨论育种中心的事情,工作证也得更新一下。
当然,他也不忘在蒲阳城关百货大楼买些日用品和服装鞋帽。
林鸿彬是地管干部,他领的票券是全地区通用的。
由于成了“名人”,73年一年他都没有私卖猎物,手上地区通用的票券也都是国家发的,一通采购后也基本用完了。手上剩下一点点全是堂叔抵酒的、只能在县里用的票券。
这不做些额外的生意挣点票券,普通人就算再有钱也没办法把日子过的很舒坦。
林鸿彬回家时把购买的日用品、衣服鞋帽给爷爷奶奶。
奶奶拿着新棉袄,摸了摸布料,笑得眼睛都眯了:“你这孩子,又乱花钱。我跟老头子穿这自己缝的羽绒服就挺好,虽然臃肿,但暖和得很。”
“奶奶,羽绒服再暖和也得换着穿不是!”
“好,好,奶奶听你的!”
开车回到林场,晒场上的热闹景象让林鸿彬瞬间忘了疲惫。
一堆小朋友穿着鼓鼓囊囊的冬衣,在晒场上玩着闹着。
从东北薅了一些棉籽后,已经在空间里种了好几茬了,仓库里囤了一大堆。
但棉花可是一类物资,这周围的村子也没种这玩意,搞得林鸿彬连卖都不敢卖,只能给家里一些,然后给林场有娃的家长送一些,让他们把棉花都给缝进被褥和孩子的衣服里,所以孩子的衣服特别的鼓。
还好,供销社的棉花是有零卖的,倒也不让人怀疑。
自家的两娃裹的像两个圆滚滚的球,站都站不稳,扶着椅子,嘴里“咿咿呀呀”的不停。
哥哥摇摇晃晃的,然后一屁股墩的坐到了地上,接着侧身倒地,然后双手着地,两驱改成四驱,开始往人群那边爬去,地上都是小石子也不在意。
小丫头也有样学样,虽然同样套了个手套,但双手还是被地上的小石子硌疼了,然后哇哇的大哭起来。
林鸿彬赶紧把丫头抱起来,没想这么小的家伙竟然会告状了。
小丫头指着哥哥,瘪着嘴喊着:“哥哥,打!”
这是把事情怪到哥哥身上了。
这么小的丫头跟谁学的这招?
林巧玲正好路过,把哥哥抱了起来,把他身上的灰尘拍掉。
没想小丫头竟然马上雨转晴了,指着她的哥哥:“姑姑,打、打!”
小丫头这是把拍灰尘看成是打她哥哥了,这样小盆友是有前途还是要废了?要不要练小号?
在大年25,大队的水电站搞定所有的通电准备,准备在大队部搞个通电仪式,作为大队的子弟,林鸿彬当然受到邀请。
林鸿彬和祝晓燕抱着两娃到了自家晒场,两个小家伙一下子就成了全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