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琉璃厂买货(2 / 2)

“你诚心要的话就有!”

“有什么材质的?规格多大的?”林鸿彬继续问道。

“有金银质像章身,大的也有!你真的诚心要?”

“要,这样吧,你这里有多少,我全要了!”

“真的?这里有100枚,算你200!”这位小伙子显得很惊喜。

“行!都倒腾过来,你再去拿一批过来,要好的!”

“那你等着,半个小时就到!”

倒腾完,林鸿彬给了对方钱,小伙子一溜烟的跑没影了。

普通教员徽章是准备买回去当礼物的,都来首都了,还真的不能不带点东西回去,教员徽章就挺合适的。

半个小时后,这位小伙子直接拎了一个箱子装着从胡同边路过,看到只有林鸿彬一个人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然后抬腿进了胡同。

这次带过来的就很像样了,还真有一些特殊材质和大规格的徽章。竟然还有一套以教员34首诗词为题材的,这种一看就是能升值的好东西,必须买。

最终花了近2000元,把这位小伙子手上的徽章全买了,连箱子也一起买了。

“还有没有其他货?或者身边有朋友有货的?”在走之前林鸿彬还是不死心的问了一句。

小伙子摇摇头就跑了。

天色还早那就继续逛吧。

在海王村里,林鸿彬又看到了一家“中国书店”,这家店有人进出,是有营业的样子。(备注4)

林鸿彬进了“中国书店”北楼,这家店确实是卖古籍的。

“同志很面生啊,我们这是内部书店,您有介绍信吗?”中国书店的营业员一来就问介绍信。

林鸿彬掏出介绍信。

“嘶~”营业员吸了一口气,他们这地可很少接到办公厅的介绍信,经常来这里的是中科院文学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以及周围几所学校的一些老师。

“同志,你有什么需要?”营业员轻声的问道。

林鸿彬直接提了自己的需求:

“同志,帮忙找一些关于诗词、字画、古董鉴赏之类的书籍,一些名人作品集也可以,古医书也要,只要你觉得有价值的就可以,找个1~200本左右,多了也没关系,不嫌多的。”

“同志,这个......”

“放心找,拉上你们闲的同事一起找,不会让你们白忙活的。”这个时候都是上班时间,店里没什么客人,营业员基本是闲着的。

“这~行!我去叫人!”

“我先去荣宝斋买些纸、砚,过会过来拿。辛苦你们了!”

“哦,好的!”

荣宝斋当然也查介绍信,林鸿彬在他们店买了一大堆的书画用纸以及等级为高级的笔、砚等文房用具,这个很快的就处理完了,在结账时看到一侧贴有“委托销售”的字画。(备注5)

“同志,这个是什么意思?”林鸿彬指着“委托销售”问道。

“这是一些同志委托我们销售的画作!”

“委托销售?意思是我也可以买?”林鸿彬继续问道。

“是的,同志,您当然可以买!”

“那有多少,我全买了。”林鸿彬豪气的挥了挥手,能上荣宝斋委托的都是名家。

“这位同志,您的意思是全买了?”营业员带着疑问的问道。

“全买了,你算一算!”

“好嘞,同志您稍等!”

营业员一边打包一边给林鸿彬介绍画作和画家。

画作的内容林鸿彬没记住,但画家的名字他是记住了:齐白石、吴作人、李可染、刘炳森、黄宾虹、黄胄、范曾、陈半丁、马晋等,有些画家已经故去了,可能是他的家人委托的。

整整26幅现代名家大大小小的画作,也才500来元,每平尺1到5元不等。齐白石的画作,每平尺也才4元。(网络上找到70年代购买底单,有点模糊,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收拾好在荣宝斋购买的物品,然后拎了一袋熏鸭返回了“中国书店”北楼,安排别人替你找书,得感谢一下。

现在南方几个种甘蔗的省,每个月合计有数千万只鸭子出栏,在首都,熏鸭的供货量很足,所以用这个不担心被人怀疑。

进了北楼,有三位营业员在忙碌,空地上已经摆了一堆书了。

林鸿彬又等了一会,由于没有指定书籍,所以三位又挑了一些出来,地上书堆又高大了不少。

“同志,这些够了吗?”营业员看到了林鸿彬,问道。

“差不多可以了!”

“马老师、夏老师,够了,可以休息了!”

“算算多少钱,然后帮忙找袋子装一下。还有,这个算是给你们单位的礼物。”

林鸿彬递上那袋熏鸭,总共有10只。袋子口扎的不紧,熏鸭的香味一直往外冒。

“这位同志,这......”

“给你们单位的,收了吧!”

三人对视一眼,暗道“讲究”,然后收了熏鸭,接着开始计算起来。

古籍总共331本,有大部头也有小本子,总价在2000多一些,这古籍倒是比新书还贵一点。

今天在琉璃厂算是收获满满,但风险也不小,这些店可都是文物机构的下属商店。

汇总数据后,不知道文物机构会不会在意一个突然买了一大堆工艺品的南方小林场。